《废墟的召唤》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习本课能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废墟的召唤》是继《家》之后第二篇精读课文。此时,学生对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废墟的召唤》内容较前两篇课文稍深一些,学习这篇文章应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启迪下,观 察生活,认识历史,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学习内容分析】
文章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融情入景,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作家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值得借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宗璞,积累“干皱、雕镂、甲胄、嗫嚅、迤逦、窸窣、绮丽”等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3.能了解作者借废墟表达的呼唤含义。
4.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5.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6.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重难点预测】
1、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2、能了解作者借废墟表达的呼唤含 义。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4.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知识链接】
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主要作品 有《弦 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等。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宗璞,积累“干皱、雕镂、甲胄、嗫嚅、迤逦、窸窣、绮丽”等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 课文的层次结构。
3.能了解作者借废墟表达的呼唤含义。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宗璞,积累“干皱、雕镂、甲胄、嗫嚅、迤逦、窸窣、绮丽”等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学习难点】
能了解作者借废墟表达的呼唤含义 。
【学习过程】
1.激发学生畅想:当你 面对昔日繁华的废墟,内心中会有什么感想?
2.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3.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练习朗读。
5.逐段概括,梳理脉络,理清思路。
6.学生分组探究: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它召唤什么。班内交流、明确。
【整理学案】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突出 其凝固、停滞的现状,表现作者的忧患、惆怅及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表现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渴望投身变革的激情。
第三部分(11—19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感情的直接表达转到面向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0—21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当堂训练】《学与练》P5一
【布置作业】《学与练》P6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句 子的含义。
2.学习情景交融 的写法,体 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学习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学习。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令人感动或引起思考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朗读令人感动或引起思考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4.分组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主题。师生共同总结。
5.展示圆明园废墟图片,激发学生畅想:当你面对昔日繁华的废墟,内心中会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