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留给考生复习的时间已经十分紧张了,留学群为你带来[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复习必学金句],望考生加以学习积累,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公务员考试频道查看相关资讯。
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复习必学金句
一、新词新句
1、新词:中国观
语出新华社8月20日长篇述评《“中国观”,与世界同行》。文章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正确义利观、亲诚惠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外交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时代课题,开辟外交新局。
这些重大理念和政策举措,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共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观”。它关乎中国,更为解决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中国方案,也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2、新句:干部不许与企业家微信红包互动
语出北京市工商联的专项巡视整改情况通报。北京市工商联认为,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需着力加强对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做到“三个不许”,即工商联机关干部到企业调研不许吃拿,不许与企业家进行微信红包互动,不许机关干部配偶子女与市区两级工商联执常委有任何经济往来。
近期,多地都曾出现领导干部因微信红包被问责的案例。比如,山西省政协机关一副主任科员在微信群索要红包,被严肃处理;四川凉山州普格县一公职人员,以儿子满周岁为名群发微信索要红包,被立案审查;因收受60元微信红包,河南省郏县环保局工作人员杨磊背上一个警告处分。领导干部们,当心了!
二、金句集锦
引经据典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平心而论,党员干部希望改善生活可以理解,但必须严守纪律和规矩底线,决不能搞损公肥私的事情、耍阳奉阴违的伎俩。“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若等党纪国法的杀威棒落到头上才幡然醒悟,那就为时已晚。
2、“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面对正风反腐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时时处处以合格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毅然与那些陈规陋习决裂。既不能“看天穿衣”,晴则如何,阴又如何,也不能当“变色龙”,遇白则白,遇黑则黑。
3、“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从北宋程颐的“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到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从明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清朝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元素。对党员干部来讲,更应把对党绝对忠诚置于立身修德、干事创业的首要位置。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战胜各种困难,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而且要不断战胜自我,勇于给自己“修枝打杈”,这样人生之树才能长得挺拔而健壮。
5、“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
活学活用
1、【别耍“明处不对抗,暗地动手脚”的小聪明】如今,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仍有少部分党员干部未进入状态,选择“明处不敢对抗,暗地做些手脚”。或许,这些暗地里的“小动作”可以给他们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从长远看,若依旧不收敛、不收手,尤其是被指出问题后仍执迷不悟、投机取巧,那就是不识时与势、不明是与非,定逃不开党纪的严惩。
2、【警惕“温水煮青蛙式”悲剧】精神缺钙,就会把自身贪腐归于“喝了贪泉之水”。很多干部正是在“都是这样”中变了模样。他们受视野的局限,被浮云遮了望眼,只看到周围环境的不良,而没有看到大环境的改善;只看到支流中的问题,没看到主流大潮的气象万千;只愿做极易受污染的“白布”,而不去做改变水质的“明矾”。
3、【红脸出汗是防止犯错的第一道“拦河坝”】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的第一道‘拦河坝’,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是防止党员干部犯大错误的第二道‘坝’,党纪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则是防止党员干部陷入违法犯罪深渊的第三道‘坝’。”河北省成安县纪委书记赵太魁认为,只有筑好前面这三道“坝”,层层设防,才能防止小过变大错。
4、【基层干部要成民众的幸福担当】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往往是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尤其现在脱贫攻坚战正在深入推进,村干部能不能为大家的幸福担当,有没有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意识,找不找得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常常影响着一个村子的发展态势,关系到脱贫攻坚的任务能否完成。
5、【环保督查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各地发展程度不一,面对的环境难题不同,需要督察和解决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怎么把握好督察尺度和程度,是一个“技术活”。环境问题发现一处,就要曝光一次、问责一次。“一把尺子量到底”,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环保督察的决心,不容侥幸。
6、【“要么不得罪、要得罪就得罪死”?】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做在平时、抓在日常。过去有一种倾向,有了问题要么不处理、要处理就“算总账”,即所谓“要么不得罪、要得罪就得罪死”。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就不能只看执纪审查的数量,更要注重谈话提醒、函询诫勉了多少党员干部。
三、央媒重点评论选摘
1、领导干部如何避免被“围猎”?
“围猎”本质是为获取“期权”。无论是“意思意思”的小恩小惠,还是以“自家人”为借口的迂回包抄,任何方式都不过是达到“围猎”目的的掩饰。平日嘘寒问暖的“热心肠”也好,打着“感情牌”“亲友牌”的送礼也罢,看似毫无所图、感情真挚,其实是一种“隐性公关”,目的就是要拉拢、腐蚀领导干部,让他们顺利“入网”。
部分领导干部会陷入“围猎网”,归根究底还是自己没有念好纪律规矩的“紧箍咒”。若是自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一身正气,敢于对无来由的示好说不,他人又怎会有机可乘?正所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一旦自己的意志出现了动摇,个人不合理的欲望得不到束缚,廉洁的堡垒就会在人情、利益等糖衣炮弹的包抄下,不攻自破,最终让一时之利成为终身之悔。(中国纪检监察报,林亦辰)
2、问题官员演技再好也终会落幕
安徽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亚非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表面阳光,背后阴暗;人前儒雅,人后贪腐。王亚非可以说是一个“两面人”的典型。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的官员不在少数。
官场“两面人”都有分裂症,心里越是发虚便越想掩饰,行为越是贪婪便越想通过各种方式制造良好形象。可假的毕竟是假的。戏演得再好也终要落幕,妆化得再浓也有卸下的时候,台词再精美也不能代表客观事实。言不由衷、虚与委蛇终究是没有内里支撑的花架子,如同一株植物,根子腐烂了不去治理,只在花朵上浇水明显是舍本逐末。(中国纪检监察报,鲁生)
3、警示教育不能吃“快餐”
一些基层单位在开展警示教育时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图省事,将上级下发的案例通报积累起来,留待集中学、一次性学,囫囵吞枣;有的平时疏于教育,一旦出现干部违纪问题,就匆匆忙忙开几次警示会、看几部警示片,草草了事;还有的习惯摆阵仗,每逢重大节日便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走马观花的多,入脑入心的少。
警示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能扎堆开展,更无法一蹴而就。相比于“快餐式”的一阵风,营养丰富而又耐人寻味的“套餐式”教育则更入脑走心。因此,警示教育要扎实抓、持久抓、见长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妄图“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常做常新、久久为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之形成常态、收到实效。(中国纪检监察报,甘玮)
4、“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论调太荒唐
如今有一种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说法:“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其实,以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活条件而言,衣食无忧,老有所养,不存在“饿”,更不会有谁“饿死”;反倒有不少胆大包天、贪得无厌、狂吃鲸吞的官员被“撑”得非死即伤。很多贪官并不是因为穷才去贪,而是因为贪才落个“惨”。
古往今来,“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说得一点都不错——没有做人道德底线,没有做事行为准则,什么事都干得出,如此“胆大”,祸害百端。(中国纪检监察报,米博华)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模拟试题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