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②师生互动,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找出并品读相关语句或词语,感受“客观”的新闻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阅读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国际社会的反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际社会、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印度、韩国、泰国、越南、爱沙尼亚、巴西、意大利、南非等国家政要、政府发言人或媒体都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俄塔斯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说:它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美国非官方研究组织“海军分析中心”高级分析员迪恩•陈认为,“神舟”五号主要的考虑是声望和经济,中国此次若成功发射,显然会为中国航天科技争取潜在顾客。法国最大的新闻频道“LCI”专门组织航天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飞跃。《费加罗报》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说,发射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他深感敬佩。“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中国宇航科学技术的水平很高。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第二大报《洛杉矶时报》都评论说,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第二大报《世界报》这样评论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活动2【活动】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 yì ) 苛刻( kē ) 酝酿( yùn niàng)横亘(gèn) 轨道( guǐ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泛指做事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

  4.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事实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详尽__、__具体_、_形象。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

  5.雄关漫道真如铁。“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概述文章写作线索: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毛泽东的指示

  活动4【活动】合作讨论

  问题探究一: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思路点拨: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题探究二: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

  思路点拨: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初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而且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是很新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问题探究三:请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思路点拨: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一、二、三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进行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问题探究四: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本文提到了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思路点拨: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指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问题探究五: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思路点拨: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一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员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

  活动5【活动】释疑破难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活动6【活动】课堂检测

  一。语言积累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晖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ù)酝酿(ràng)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ǎ)载人飞船(zǎi)

  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guī)可供借鉴(gō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

  A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 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3.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飞天路上的()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 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振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B震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C震动 重重 制订 竖立 D震动 重重 制定树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5、假如你是杨立伟,遨游太空时你会想到什么?

  答:从的角度考虑,一是过程的艰难,二是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兴奋,三是观察地球美景的奇妙角度,四是对父母妻儿的牵挂等等,可参照课文和后文杨立伟的演讲辞。答案不求一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催化剂:形象说明“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10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答: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活动7【作业】作业布置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阅读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国际社会的反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际社会、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印度、韩国、泰国、越南、爱沙尼亚、巴西、意大利、南非等国家政要、政府发言人或媒体都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俄塔斯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说:它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美国非官方研究组织“海军分析中心”高级分析员迪恩•陈认为,“神舟”五号主要的考虑是声望和经济,中国此次若成功发射,显然会为中国航天科技争取潜在顾客。法国最大的新闻频道“LCI”专门组织航天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飞跃。《费加罗报》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说,发射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他深感敬佩。“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中国宇航科学技术的水平很高。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第二大报《洛杉矶时报》都评论说,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第二大报《世界报》这样评论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活动2【活动】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 yì ) 苛刻( kē ) 酝酿( yùn niàng)横亘(gèn) 轨道( guǐ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泛指做事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

  4.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事实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详尽__、__具体_、_形象。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

  _。

  5.雄关漫道真如铁。“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概述文章写作线索: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毛泽东的指示

  活动4【活动】合作讨论

  问题探究一: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思路点拨: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题探究二: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

  思路点拨: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初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而且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是很新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问题探究三:请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思路点拨: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一、二、三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进行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问题探究四: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本文提到了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思路点拨: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指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问题探究五: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思路点拨: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一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员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

  活动5【活动】释疑破难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分享

热门关注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范本

烛之武退秦师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

雨巷教案

语文《蜀道难》高中教案

蜀道难教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2021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

教资高中政治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模板

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高中《老人与海》语文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