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由留学群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山的那边》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点评

  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在山的那边》教案范文(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国共产党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 —— 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 ? 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n í ng )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 (hu ò ) 文中做吸引、招引。

  一瞬间: (sh ù n) 一眨眼之间

  隐秘: (m ì ) 隐蔽,不外露

  喧腾: (xu ā n) 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 (ch ī ) 发呆地想。

  2、教师泛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3、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象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 “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

  ②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③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

  生 ( 齐 ) :在山的那边是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师: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师:很好,看来大家的感悟能力很强。

  三、研讨释疑

  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

  1、“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2、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慢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归纳:

  1、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 —— 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

  2、“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望见的却已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想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局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天地。

  4、“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而现在明白这只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指“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 —— 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6、诗人确信远方有海 —— 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慢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是心灵不再干枯,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四、拓展延伸

  1、在你的许无锡生活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经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对于“山”和“海”的体验。

  2、你知道哪些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名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说给大家听。

  五、课堂总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会实现。文中是借助于“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的。“山”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所以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是这首诗歌的鲜明的特色。

  六、布置作业:

  收集古今中外关于描写理想的诗句。

  《在山的那边》教案范文(三)

  【教学设想】

  本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首当代诗歌,因此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思路】

  朗读训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自由发问──比读一诗。

  【实施过程】

  一、朗读训练

  1、老师范读,并教给朗读的方法:重音、停顿、节奏、情感。

  提示:第一小节要读出童心的好奇,第二小节要读出感悟的激情。

  2、学生学读。

  老师播放钢琴曲《海边的星空》,学生和着乐曲朗读全诗。

  二、理解内容

  齐读后探究:

  1、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所描写的内容,该怎么说呢?

  明确:我渴望海、追寻海的过程。

  2、本诗分为两节,这两节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从两节诗所写的时间、事情、心理、方式四个方面来比较这两首诗。

  明确: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写读者的对话。

  三、体会情感

  指名读后探究:

  1、本诗的山和海除了字面含义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比喻义呢?

  明确:大海比喻理想,山比喻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群山则是比喻重重困难,而爬山则是比喻艰苦奋斗向理想攀登。

  2、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明确: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要达到一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品味语言

  1、同学们,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或者哪个句子写得很好,你还能说出它好的理由吗?

  2、师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涉及到,则把下面四个句子拿出让学生品:

  ⑴“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提示:“痴想”写出了自己儿时的好奇,神往山外的世界,从小就有追求新天地的理想。

  ⑵“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提示:“铁青着脸”写出了自己翻过山后依然看到山时的失望的情绪。这是我心情沮丧的主观感受。

  ⑶“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提示:“诱惑”写出了自己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看到大海,所以每座山都有诱惑力。

  ⑷“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提示:“枯干”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极度渴望。

  五、自由发问

  1、老师现在根据诗句向同学们提问,请你们抢答:

  ⑴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明确:小时候想到山那边是海,没有告诉别人。

  ⑵“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部落空。

  ⑶“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明确: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⑷“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⑸“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全新的理想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实现的那一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兴奋与惊喜。

  2、师问:

  同学们,对于哪些诗句的意思你还有疑问,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六、比读一诗

  1、学法总结:

  咱们今天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习一首诗歌的方法。学习一首诗要做到五点:

  ⑴ 优美的朗读;

  ⑵ 明确写诗的内容(即这首诗写的内容是什么);

  ⑶ 理解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⑷ 品味诗歌的语言(看它有哪些优美的语言);

  ⑸ 针对诗歌提出疑问(提问并试图去解决它)。

  那么下面,咱们就用这种学诗的五步法来扩展学习课外的一首诗歌。咱们分小组进行,由小组长组织,然后咱们各小组来比一比,看哪一个组学得最扎实,理解得最深刻,表达得最丰富。

  2、老师用课件打出诗歌:

  高三的日历正一张张撕下

  离宣判的日子越来越近

  扔掉了欢声笑语

  我们在缺氧的书堆里叹息

  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

  而我,更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耳边只有一个声音

  ──脚步绝不能放松

  不再寻找理由宽恕自己

  我要把腰杆挺起

  这首诗描写的是自己在高三紧张的令人窒息的学习生活,表达了作者在即使再紧张的生活中也不敢丝毫放松,不敢停下脚步,而要用自己的信心与勇气面对生命中即将到来的挑战。


分享

热门关注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2021

传统端午节教案

2021传统节日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教案模板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课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课

保教知识幼儿园教案范文

保教知识教案

五一劳动节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五一主题班会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教案

防溺水教学教案

声声慢教案板书设计

声声慢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