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文字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 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 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 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 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 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 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 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 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 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 ;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 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 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 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 科 &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 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 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 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 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 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 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 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 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 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 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 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 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 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 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 ,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 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 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学.科网但我国的 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 没有效果。

图片1.png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2020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

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

2020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

2020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文版)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2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文版)

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20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