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伦网 腾龙
首相卡梅伦视察希思罗机场海关。英国商家警告,如果外国工作者觉得不受待见,国际竞争者就会把他们抢走。
拿到5年工作签已很难,拿到3万5千英镑的年薪难上加难。
英国国家统计局刚公布了一个数字:2010年度,进入英国的净移民人数为252000人,创下了有移民统计数字以来的纪录。
保守党上台时,高呼严把国门,发誓要把移民人头数以万计的往下砍。看来,最新的移民数字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不生孩子不知道肚子痛。
35000
英镑,英国永居的标价但要说政府无能倒也冤枉。特雷莎·梅大臣入主内政部后,马不停蹄,收紧学生签证、收紧工作签证、给欧盟以外国家移民设年度限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政府移民顾问委员会(the Migration Advisory Committee)又想出一招,而且自信一旦付诸实施,会立竿见影,把技术移民获永居的人数从每年6万人减到2万人,猛砍三分之二。
如此锦囊妙计其实很简单,给永居贴上个牌价。也就是改变目前连续5年工作签证后自动获申请永居权的做法。你不但要拿到5年的工作合同,而且5年后你的年薪收入必须达到35000英镑!
扫地出门,立竿见影
移民顾问委员会负责人麦特考夫(D Metcalf)说,设定一个最低收入标准,是决定是否给予技术移民永居身份的最佳办法,理由有二。
第一,简单有效。这一点不抬杠。英国人平均年薪是25900英镑。一个大学毕业生,起薪(如果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的话)也才2万出头。太平盛世的年头,5年内年薪涨到35000尚且不现实,现在的经济大萧条,不减薪就偷着乐了,这样的高门槛的确可以拦住大部分移民。
第二,雇主如果愿意付35000英镑的高薪,说明此人真有本事,值得留住。
麦特考夫此话就有点与现实脱节了吧。高薪与高才之间往往不能划等号,不过这个枝节问题我们暂且不争论。问题的实质是,此策一出,给真正怀揣着金刚钻、英国社会离不开的外国打工者,发出了一个什么信号?
此处不养人
此策一出,给真正怀揣着金刚钻、英国社会离不开的外国打工者,发出了一个什么信号?
移民委员会建议一提出,教育部就有点慌神,说如果一旦执行,教育系统就可能失去1千多名来自非欧盟成员国的教师。
医院的护士呢?如果你有幸上过英国的医院,就会发现,白衣天使多半不是白皮肤,很多来自印度、牙买加等英联邦国家。5年内成为业务骨干很可能,年薪达到3万5没戏。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小王从中国来英国三年,拿下两个硕士学位,现在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加盟BBC国际台的英文旗舰时事节目新闻一小时。有关中国的新闻天天有,小王对中国的了解成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35000英镑的永居标价,让小王困惑。小王说,即便是拿到了全职合同,即便是在像BBC这样的世界一流媒体里工作,5年内达到3万5的年薪也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5年后还是要走人,在日新月异的媒体行业,是否还有心恋战?小王说,她的一些同学也靠PSW签证在英国的一些国际大公司工作,大家现在都面临这样一个抉择:继续呆下去还值不值?
闭关锁国谁吃亏
这也正是让英国的商家担心的。英国商会说,移民政策的制定要能够把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才留住。
但是,最优秀的人才都留下不走了,联合政府上台时要数以万计的削减移民人数、设年度移民配额限制的承诺就难兑现。
英国作为欧洲自由市场的一部分,对来自欧盟成员国的移民无力限制。削减移民人数,只能拿欧盟以外的移民下刀。政府移民顾问委员会主席麦特考夫话说得直白:减少获永居的人数,就会空出更多的位置留给每年的移民配额。
但是,这样的权宜之计是否短视?如果执行这样的移民政策,最终谁吃亏?
政府表示正在认真考虑移民顾问委员会的建议。这里引用英国商会政策负责人马歇尔(A Marshall)的一段话给决策者再提个醒。
马歇尔说:在讨论移民问题时,最大的挑战是,政府使用的语言要明确的表示,我们要把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英国来。如果外国工作者觉得不受待见,我们的国际竞争者就会把他们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