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热门的留学国家之一,在美国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下面跟着留学群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
我十六岁来到美国洛杉矶,在这里上了一年半高中,现在上大三。当初来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接受据说是大大优于中国的美式高等教育。其实,出国前并不了解美国的教育到底哪些方面比中国的好,只是听得很多,也就姑且信了。但在四年后的今天,我就不会再人云亦云,因为我对美国教育的长处和短处都有了切身的体会。
总的来讲,美国教育的优长非常显著。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国的校园文化特别强调人的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提倡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又并行不悖地强调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美国中学里有多种多样的学生组织与多彩多姿的课外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参加一个或多个组织,并积极参加诸如学科竞赛、文化沙龙、艺术团体、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
你在学校的校庆日或其它庆典的文艺演出中,看到超过二百磅的丑妹妹跟其他人一起十分投入地跳舞,或在学校各种团体中里看到头发五颜六色、造型千奇百怪的同学专注地讨论问题,一定不要奇怪,这在美国校园里是十分常见并会令人肃然起敬的情景。强调个性并不是行为张狂,打扮另类也不代表思想丑陋。学生的参与意识彰显出美国学校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以及自由平等的校园文化特征。
美国学校种类繁多的组织中,许多有明显的种族色彩,像中国同学会、华人基督教联盟等;有的则是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成立的,如绿色环保学生会、同性恋协会等。这些组织大多是出自一个或几个人的创意,学校对之不仅绝不干预,而且鼓励有加。美国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在录取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时,都会参考该生在高中学生组织中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以及在各种活动中展示出的个性特长。
无论在高中还是在大学,来美不久的华裔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较本地学生略差。其中语言、文化的生疏毋庸置疑给中国学生表现自我能力造成很大制约,不少华裔同学显得胆怯而缺乏自信。
我认为,融入一个陌生的社会总会有一个过程,但只有大胆主动地去接受这个挑战,积极参与到各种组织或活动中去,才可能尽快打破语言、文化、心理的隔阂。当然,涉身其中也并不代表对美国文化的全盘接受。美国学校的自由之风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纪律观念差、吸毒、校园暴力等较为普遍,这也许是美国校园文化的另类产物。
从点一杯咖啡开始
一个人不能走进同样的河流。但是我们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托福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被名校录取,甚至本科来自很好学校的英文专业。当你走进真正的语言环境时,都不免有些惊慌失措。和很多有过相同经验的人交流过,那种语言的冲击无异于人生中的一场海啸。把你过去拥有的东西冲的七零八落,而你需要有重建灾区的勇气和决心。
“点一杯咖啡都困难?”这是真的。 很多初到美国的朋友,可以应付基本学习和写paper,却发现日常生活的挑战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克服。并不是不会说咖啡这个单词,而是发现我们不懂点咖啡的习惯。一句“How do you like your coffee?”也会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原来这是要回答咖啡是否要加奶糖。而很多纽约的人的回答或许是,“One sugar, one cream!” 为什么用量化的语言去回答,没有什么,只是习俗。糖包是一小袋一小袋的,奶是一小盒一小盒的。因此很多人习惯用量化的概念去回答。而不是我们想想中的“a little”。
像雷达一样吸收信息
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只有一刻不停地去吸收,去提问。才能迅速积累我们需要的知识。 同学之间在交谈的时候,别以为和自己无关,每一个时刻都无比珍贵,一个同学的真实案例可能会更好的解释这个话题。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和几个美国同学在地铁等车,莎拉和外系的安娜互留电话号码,莎拉问,你的姓是什么。安娜回答之后,莎拉说,“Are you in the tribe?” Anna回答,“Yes!” 这段对话让我让我非常凌乱,因为tribe在英文里是部落的意思。在这里我无论如何也不知道她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我马上提出了问题,也得到了解释,莎拉发现安娜的姓可能是犹太人的姓,所以问安娜,“你也是犹太人吗?”这种随意的谈话里包含里大量的知识。
是的,我记得在最开始的第一个学期里,我几乎回到了幼年的状态,成为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What is Black Panther movement? (什么是美国的黑豹运动?) What is gentrification?(使地区贵族化)、What iszoning rules?(什么是分区规则) What is the food bank?(什么是食物银行?) What is black history month?(什么是黑人历史月?)我几乎不放弃每一个提问的机会。因为我知道这些知识都是通往真正交流的钥匙。慢慢地,我发现这些问题后面不只是语言,而是深厚的文化。也许每一个问题之后,都需要读好几本书。而了解这些文化,才是通往下一个层次沟通的重要一步。
美剧到底有没有用?
现在很多的中国学生对于美剧的喜欢程度非常高,大家看美剧的目的除了美剧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看美剧可以学习英文。相信《老友记》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在引进中国市场以后,这部电视剧便迅速以良好的口碑霸占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有的人甚至可以重温3遍,4遍,有的人夸张到10遍都不能满足他对这部电视剧的热情。《老友记》的成功是否助推了这两年美国留学的热潮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老友记》,中国人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美国幽默,美国的生活文化特点。
但是美剧到底对于语言的学习究竟有多大的帮助,小编认为美剧只是英语学习里金字塔的塔底,那样的学习掌握的最终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远远不足以称之为对英语的学习。在英文学习里,阅读和生活体验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而美剧最终只是一个美好的补充。
站在同一语境里沟通
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生活这段期间,电视新闻会成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无论是ABC NEWS,Nightline, Good MorningAmerica. 都是电视新闻每天要去关注的。如果错过了电视,很多人会找一个时间在网络上把当天的新闻补上。而坐地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人们在报箱里拿一份纽约的免费小报《am NewYork》,得知纽约的新动态。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被手机所取代,但是不管是那种方式,本意都是信息的积累和获取。
由于同学们常年在中国生活,并不了解美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也不并了解在这个语境下发生的事情。所以通过日积月累对新闻的收看,我们了解美国社会真实发生的事件,从而了解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并不一定要完全遵从这种价值观,但是如果我们了解美国社会在发生什么,我们在对话中会体现出来,别人知道我们至少和他们处于同一个语境。
在学校里,大家的朋友既有坚定的犹太人,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又有来自巴勒斯坦的逃亡者的后代,完全反对以色列。在学校里,最珍贵的时刻都是可以和来自两边的同学交谈,他们谈出他们真实的生活,也增进了你对世界的理解。
这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也是英文学习最好的来自生活的资料。你了解了美国人怎么想,才能真正和美国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