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古代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下面的文章中小编就以一句“女子无才便德”为切入点,去探寻女性之所以被动、不受尊重的原因。
【为什么古代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往今来,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的贞操、伦理纲常来深深嵌着女性的手脚,今有职场歧视、性别歧视...打压着女性的自由与尊严。于是。呼吁男女平等,成了一个喊了多年的空口号。
今天,笔者就以一句“女子无才便德”为切入点,去探寻女性之所以被动、不受尊重的原因。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产生于清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文中是这样写的:“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早在明末,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曾经说道:“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究其原因还是统治者为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实施的“愚民政策”,而首先实施的“愚女政策”。
这句话虽是明末清初才开始有出处,但这种思想却是根深蒂固存在了五千年的。那为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呢?
首先要提到中国多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国情,由于男女性体质的区别,女性干不了重体力活儿,而男性自然而然就挑起了一个家的重担,成为一家的依靠而核心。
其次,暴力是朝代更替、改革的主要手段。男性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建立的政权统治等等,相比之下,女性的地位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再次,男性的地位稳固之后,大男子主义开始膨胀,为防止女性德行贞操的缺失,开始禁锢女性的思想和人身自由,如人孔子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程朱理学的思想、“禁足”等等。当然,还有一种不入主流的观点认为,女子才气太高,往往为上天不容,所以容易短命。
但“女子无才”真那么好?“有才”害处竟那么大吗?纵观历史,各朝各代就有不少堪称“才女”的妇人,不少史书中都有记载,也未见德行的缺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