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时事热点:微信祭扫是好是坏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留学群公务员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2017年公务员时事热点:微信祭扫是好是坏”,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

  清明的细雨还没有如约而至,但不少人对逝者的思念早已开始积聚,催生出各种寄托哀思的形式。近日,成都、南京等地先后推出的微信祭扫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触”起满屏争议,“扫”出一堆是非,让以往祥和的祭祀共识,莫名多了一些嫌隙。

  不可否认,市场总能够在层出不穷的需求下,不断地更新供给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祭扫的出现,正是满足部分人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同步显示在公墓现场的LED大屏,还是直播代扫的微小镜头,这些被无数的0和1组成的互联网语言,所传达的对象、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祀方式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

  不只如此,微信祭扫等新兴方式所秉持的理念,除了具备最新的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之外,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

  以往,我们用焚烧纸钱给逝者带去慰藉,却鲜少顾忌足以燎原的“星火”;我们点燃炮竹尽情地表达情感,却不经意间在幽静的山间、肃穆的场所制造了喧嚣……微信祭扫固然不足以涵盖我们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但其中带来的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这种“稀奇”方式的“流行”,会不会消解清明时节的仪式感,让我们内心充沛的感情变得廉价。毕竟,时代的变革,始终无法割裂情感的延续,技术的革新也始终无法取代网络背后的人性关怀。不过事实上,与微信扫墓相似的案例早已被广泛接受。

  新年佳节,不少人熄灭手中的明火,选择去点燃网上虚拟的引信;国家公祭日,更有高达1500多万人次在公祭网上点烛、献花、鸣钟、祈愿。一如光明不灭,正义永恒,我们所祭奠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怀念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思。新颖不会减轻感情的厚重,简单也并不代表仪式感的消弭。实际上,为真挚的情感寻找到有力的支点和宣泄的出口,是所有祭奠行为外衣下的本真。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扫墓的出现,虽然不足以成为移风易俗的标志,却依然带来了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直播扫墓会不会涉嫌侵犯隐私?代人尽孝适不适合家庭伦理?

  线上扫墓随意定价是否合理?这些疑问的产生,显然是在饱满的情感表达之外需要引起思考的现实课题。毕竟,再懂得需求的市场,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再强烈的缅怀之情,也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新事物新现象屡屡搅动时代浪潮的当下,公序良俗不能缺位。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从土葬、火葬,到树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从鞭炮、香烛、纸钱,到鲜花果品、网络祭奠,社会习俗始终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妨以一颗开放、有序的心态看待传统祭祀方式的革新,在日新月异中呵护好最质朴的情感,历久弥新。

  公务员时事政治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7年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7年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7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

  2017年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2017年各省公务员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2017年3月)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公务员模拟试题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7年公务员时事热点:微信祭扫是好是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留学群公务员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2017年公务员时事热点:微信祭扫是好是坏”,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

  清明的细雨还没有如约而至,但不少人对逝者的思念早已开始积聚,催生出各种寄托哀思的形式。近日,成都、南京等地先后推出的微信祭扫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触”起满屏争议,“扫”出一堆是非,让以往祥和的祭祀共识,莫名多了一些嫌隙。

  不可否认,市场总能够在层出不穷的需求下,不断地更新供给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祭扫的出现,正是满足部分人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同步显示在公墓现场的LED大屏,还是直播代扫的微小镜头,这些被无数的0和1组成的互联网语言,所传达的对象、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祀方式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

  不只如此,微信祭扫等新兴方式所秉持的理念,除了具备最新的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之外,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

  以往,我们用焚烧纸钱给逝者带去慰藉,却鲜少顾忌足以燎原的“星火”;我们点燃炮竹尽情地表达情感,却不经意间在幽静的山间、肃穆的场所制造了喧嚣……微信祭扫固然不足以涵盖我们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但其中带来的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这种“稀奇”方式的“流行”,会不会消解清明时节的仪式感,让我们内心充沛的感情变得廉价。毕竟,时代的变革,始终无法割裂情感的延续,技术的革新也始终无法取代网络背后的人性关怀。不过事实上,与微信扫墓相似的案例早已被广泛接受。

  新年佳节,不少人熄灭手中的明火,选择去点燃网上虚拟的引信;国家公祭日,更有高达1500多万人次在公祭网上点烛、献花、鸣钟、祈愿。一如光明不灭,正义永恒,我们所祭奠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怀念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思。新颖不会减轻感情的厚重,简单也并不代表仪式感的消弭。实际上,为真挚的情感寻找到有力的支点和宣泄的出口,是所有祭奠行为外衣下的本真。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扫墓的出现,虽然不足以成为移风易俗的标志,却依然带来了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直播扫墓会不会涉嫌侵犯隐私?代人尽孝适不适合家庭伦理?

  线上扫墓随意定价是否合理?这些疑问的产生,显然是在饱满的情感表达之外需要引起思考的现实课题。毕竟,再懂得需求的市场,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再强烈的缅怀之情,也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新事物新现象屡屡搅动时代浪潮的当下,公序良俗不能缺位。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从土葬、火葬,到树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从鞭炮、香烛、纸钱,到鲜花果品、网络祭奠,社会习俗始终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妨以一颗开放、有序的心态看待传统祭祀方式的革新,在日新月异中呵护好最质朴的情感,历久弥新。

  公务员时事政治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7年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7年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7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

  2017年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2017年各省公务员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2017年3月)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公务员模拟试题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