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就《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答记者问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背景是什么?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教育发展战略,通过教育改革发展谋划未来、抢占先机。

  从国内看,党中央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需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加快,都对教育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从教育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战线的努力奋斗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突出表现在: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确保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成为世界教育发展新目标。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而我国教育在质量、公平、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面对国际竞争、服务国家发展需求、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编制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国务院总体工作部署,规划编制工作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历时两年多,动员了多方力量,汇集了各方智慧。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开门编制规划。规划编制注重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规划编制过程中,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开设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通过不同形式听取了各地、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不同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吸收采纳。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对规划的主要目标、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领域、多维度专题研究,还特别委托有关研究机构编制了规划学术版。

  三是规范编制规划。规划编制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原则,严格遵循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履行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必经程序。

  编制过程中,还注意把握了四个原则:

  一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要求,科学设定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又牢牢扭住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明显短板,明确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

  二是继承延续和改革创新相协调。既做好与《教育规划纲要》的衔接,持续推进《教育规划纲要》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又根据国家发展新形势、新部署和教育改革发展新情况、新任务,研究提出新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三是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既坚持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特色道路和成功经验,又面向世界,顺应世界潮流,广泛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注重统筹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资源,从提升我国教育与人才全球竞争力的全局规划教育改革发展。

  四是方向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强调规划的方向性和前瞻性,对于尚在探索中的问题和领域,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又突出规划“实”的内容和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计划等既可操作又能带动全局的工作抓手。

  三、如何理解“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规划目标主要是从三个维度考虑确定的:

  一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子孙后代,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权利出发,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区、市)比例达到95%,建成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困难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等具体目标。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出发,明确了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学生学业水平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高质量、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的目标。从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学前教育机会显著增加,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等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这些目标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也符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同时要求教育在创新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针对这些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规划提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同时,针对我国劳动者素质较低的现状,还提出了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5年,继续教育参与率明显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3.5亿人次,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等具体目标。在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了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在高校建成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基地和新型智库,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目标。

  三是国家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长远需要。规划既立足“十三五”,又瞄准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需要,提出了体系制度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目标,着眼于筑牢教育现代化发展基础,为未来国家的现代化奠基。在教育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了要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在教育制度方面,提出了教育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明确了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的目标。

  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全社会高度关注,“十三五”期间都有哪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公平。规划以问题为导向,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一是保基本。规划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水平,“十三五”时期将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是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范围,实现“两免一补”城乡全覆盖,让老百姓享受更加均衡和优质的义务教育。

  二是补短板。首先,要补齐区域不平衡的短板。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其次,要补齐农村地区教育短板。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第三,要补齐教育体系的短板。针对高中阶段教育尚未普及、学前教育入学率偏低的问题,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入园机会和保教保育质量;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重点提升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

  三是精准帮扶。规划提出保障经济困难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让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面向残疾少年儿童,办好特殊教育,通过随班就读、在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为残疾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做好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健全服务体系,实行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政策。

  同时,规划还提出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保障招生考试公平公正。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五、规划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在提高质量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规划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主题,引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把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核心。规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塑造学生强健体魄,提高文化修养、生态文明素养和综合国防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提出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入口关,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改进教师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潜心教学、终身从教。

  三是把创新育人方式作为突破口。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推进产教融合、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四是把构筑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基本保障。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健全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测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对科学育人的导向作用。

  五是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学习者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学生。

  同时,规划还着眼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及改善社会育人环境等任务,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六、规划将推进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十三五”期间如何推进教育的结构性改革? 

  当前,教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集中反应在教育结构问题上。规划秉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服务导向,将推进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从服务国家城镇化发展和战略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明确提出了三项重要任务: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新的城镇化地区、产业集聚区、边境城市延伸。统筹城乡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和建设规模,消除城镇“大班额”。

  二是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的培养。针对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的短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制度,创造终身学习、多渠道成才的环境。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新增计划主要用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扩大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优化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现代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急需人才。

  七、如何确保“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靠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关键在党。规划设专章,提出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是靠坚持改革创新。规划要求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和各类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基层师生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利用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借鉴吸收先进经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加优质、泛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不断拓展教育发展新空间。

  三是靠改进教育治理。规划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构建有效监管体系,加强教育督导,强化社会监督评价;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是靠狠抓落实。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划明确提出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为规划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衔接落实,制定好规划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表,组织实施好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并将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跟踪监测和评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希望社会各界多关注教育、多支持教育,也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界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引导和监督,共同努力,把教育改革好、发展好,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分享

热门关注

乌克兰留学的政策相关内容介绍

乌克兰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