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一
选课是门学问,孩子容易眼花缭乱
出国读高中,与在国内读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选课制和学分制。“在国内,孩子基本都是按课表上课,学校都安排好了;但到了国外,孩子等于走进了自助餐厅,需要自主选择读什么课程,自己把握修学分的进度。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经验的中国孩子,很容易犯糊涂。”
比如,有些孩子发现学校开设了美容、理发、红酒等课程,看主题觉得新鲜有趣,就贸然选择了看似“好拿”的学分。但实际上不少高中的美容、理发等 课程,是给准备就业的那部分学生学的;又比如同样是数学课,是会分难度的,既有开设给准备考大学的学生读的学术数学,也有专门给中专学生读的职业数学。
“但我们的孩子初来乍到又不懂,可能就会选错课程,浪费时间。”比如体育课看起来很容易,但因为语言示范以及涉及健康管理的内容较难,最好在低年级选完,11年级以后不要再选;另一门公民教育课只占0.5学 分,不必花太多时间去拿A,及格就好,因为大学录取时不参考;而职业规划课在加拿大中学教育中是重中之重,无论多难都要修,因为是教你如何规划未来的专业和职业,非常重要。
家长应对:低龄孩子选课,父母的参与度要很高
在国外,通常孩子选课家长或监护人要签名负责,每次选课前校长会发信息给家长,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根据未来的职业规划现在该选什么课。
而且,学校鼓励家长每年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进行职业体验,或者创造条件让孩子到感兴趣的职业环境去感受。总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低龄学生的家长在孩子选课方面都需要较高的参与度。
中国家长多寻求学校指导老师的帮忙,或者寻求靠谱的留学机构海外分公司对孩子进行课程规划。
挑战二
国外高中课程一点也不轻松
不少中国学生刚到加拿大高中时,都觉得课程很轻松。“一个曾经的广州中考状元,到多伦多一所很好的私立中学读10年级,不到三个月就嫌学校课程简单,11年级、12年级的数学他已经都会了。甚至他开始因为国内重点班的同学数学已经学到大学水平而感到焦虑。”
这是学生对加拿大教学的误解。在加拿大,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外,可以通过申请、面试另选一些有特色的增值课程,如AP课程、 IB课程、A-Level课程等。“经过引导,这位学生下午3点放学后,就会去找老师专门学习剑桥数学、剑桥物理、剑桥化学等课程。他开始觉得,虽然自己数学的深度不如国内同学,但课程的丰富性、各科的广度都强了很多。”
此外,加拿大10年级的学生,已经需要在课后一本接一本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书单任务,“功课很艰难,每周除了大量阅读,还要写2000字文章,考试前熬夜温书很常见。”
学测试的英语和数学水平。一个学生入读11年级,但有些科目可能只能修 10年级甚至9年级的课。中国学生通常需要上3年左右的ESL语言课程,才能跟上加拿大当地的同级水平,“只有国际学生的ESL达到中级水平,才能进入普 通班。”
除了知识层面的学习之外,学校还会开展很多活动,比如要求每个学生做满40小时的义工,要加入各种社团俱乐部等。
家长应对:因为了解,才能懂得给孩子时间
学习应该是孩子的事,在国内的家长又能怎样帮到孩子呢?
在孩子这个年龄段送出国,家长最好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国外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不一样,哪怕是“学霸”型的孩子,也要做好准备,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达到自己的最大化。
“尤其是当孩子语言跟不上的时候,要给孩子时间,不必急于跳出语言课程班。如果语言能力没达到,后面的学习会寸步难行。”对于担心孩子出国后学习吃力的家长,可以先适当降低孩子课程的级别,配以课后辅导和校外补习。
挑战三
陪读也未必帮得了孩子
如今仅在多伦多就有300-500个中国“陪读妈妈”,尤其是在孩子出国的第一年里,有的陪孩子3个月,有的陪半年。在他看来,“有家长陪读,在国外上中学的孩子心会安定一些,但很多家长陪读只能照顾饮食,实际帮不了孩子什么。”
不少陪读家庭的孩子,在留学的前3个月比较兴奋,每天都愿意讲学校的新鲜事,但后来发现陪读家长(主要是母亲)无法深度参与,甚至敷衍了事,分享的积极性受了打击,从此不愿再交流。“学生最常说的是:和父母讲了也白讲,他们不懂!”
这触及到的实际是家长在孩子出国后的沟通方法。是否陪在孩子身边并不是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关心与交流是否落得到实处,是否让孩子信服。
家长应对:学会落到实处的沟通
家长要对当地教育有一定了解,起码要知道学校一年的校历安排,以便在不同的时间段,能与孩子交流这段时间他正在关心的事。“比如每年9月刚开 学,学生处在接触新课程,并随时调整换课的阶段,家长这段时间便可以多问孩子对不同课程的喜好,能不能听懂,并给一些选课建议,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地帮到孩子。”
另外,家长最好不要随时随地打扰孩子,要给孩子成长空间。“很多妈妈一想孩子就打电话过去,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和逆反。可以让孩子以每天‘打卡’ 的方式告知平安,每周定时视频一次即可;另外,多一些耐心倾听,少一些啰嗦叮嘱,也更容易打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出国第一年是适应的关键期,家长不妨考虑靠谱的学业、社交、生活等海外监护服务,以帮助孩子平稳过渡“软着陆”,第二年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