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悉尼,一切都那么陌生。非常幸运的是,我在寄宿家庭的帮助下开始了适应过程——从搭公交车开始。当地公交车没有报站这项服务。我在搭车的时候,最初常常坐过站或者需要手机开着导航来提醒。开始上课时,听半句还得猜半句;现在能听懂并同时加以理解和思考。
从刚开始的孤独,到后面已能享受孤独。
社交是一个费力气的“课程”。因为国外授课没有固定的班级,再加上外国文化的个体意识,导致同学之间很难结为中国式的非常熟络的交际关系。所以我慢慢地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悉尼大学以考核严格和挂科率高著名。学校的成绩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优异、良好、合格、及格、不及格。由于课程难度不等且个人特长不同,成绩总是“峰回路转”。这学期可能侥幸拿个优异,下学期一松懈或者是遇到不拿手的科目,拼命学却只拿到个及格也是有的。而且和国内不一样的是,这边的课程挂科了之后并没有补考机会,直接重修。你不仅要面对高昂的重修费,还有学习课程的限制。比如国际学生一般一学期修四门课,如果你挂了一门,有可能要用另外一个学期来修你挂掉的那门课,不仅耗时还耗钱。所以每次到了交作业或者是期中考期末考的时候,大家都卯足了劲头。在复习期间,你若在图书馆开门时间晚十分钟左右再去,就大可不用去了,因为你根本找不到位置。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留学生,我深有感触国内对于留学生的错误认识。我在高中是一名“学渣”, 通过努力进了澳大利亚还不错的学校,这其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许多人眼中,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澳大利亚留学尤甚。其实在澳大利亚的好学校里面,学校或多或少因为经费的不足采取了宽进的政策,然而这并不代表外国的学校资源不足或是学校的教学不佳。我认识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是一边忍受着在国外的孤独,一边加班加点地努力学习。学校的图书馆总是挤满了人,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乃至凌晨通宵,都不乏众多留学生的身影。
随着归国的留学生数目增多,海归的光环渐渐褪去。但是,证明自己终究还得凭借个人实力。我真心希望我们这一批留学生,在外在光环褪去的同时,会用我们的知识与汗水让大家看到我们内在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