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五:思维种类与品质【出题类型:选择题】
(一)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分为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①感知动作思维
这是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②具体形象思维
这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③抽象逻辑思维
这是一种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的,因而也称为语词逻辑思维。7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分为集中性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
①集中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②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如,学生在列举砖头的用途时,也需要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3.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的不同,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①常规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是指用常规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②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独创性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指一般创造力高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2)变通性:指具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3)独特性: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4.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①分析思维
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
②直觉思维
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
(二)思维品质
1.广阔性与深刻性
广阔性是指能全面思考问题;深刻性是指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2.独立性与批判性
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能有主见、客观地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
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灵活性与敏捷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计划,准确而迅速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4.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非逻辑性是指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
【预测题】1.小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C
【预测题】2.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并能不断掌握运算法则,把握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这说明小学生思维发展具有( )
A.敏捷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答案:B
考点六:学习动机的分类【出题类型:选择题】
(一)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其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或集体。
(二)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三)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四)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预测题】1.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答案:D
【预测题】2.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答案:C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