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四)实验法

  1.实验法的概念

  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的分类

  1)按实验进行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①实验室实验。这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自然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

  2)按实验目的可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①确认性实验。这类实验的目标主要在于借助实验搜集事实材料,确认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说内容的基本特征,并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因此确认性实验也叫试探性实验。研究问题来自实践,所以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实验强调的是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事实基础上概括经验性规律,追求最大限度的有效性。这类实验在现场情境下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带有很大的试探性,操作程序不太规范。因此,内在、外在效度均不高。

  ②探索性实验。这类实验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它是以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或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标,通过揭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果关系及问题的解决,来尝试创建某种理论体系,所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探索性实验主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此类实验以专门的研究人员为主进行。

  ③验证性实验。它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正和完善。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复进行的,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实验较高的外在效度。

  3)按实验自变量因素数量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

  ①单因素实验。它是指同一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也叫单一变量实验。由于单因素实验的自变量单一明确,操纵相对比较容易,实验难度相对较小。

  ②多因素实验。它是指在同一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也叫组合变量实验。这类实验要操纵的实验因素较多,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因变量的观测内容也随之增多,因而在研究整体上难度较大。

  3.实验法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控制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4.实验法的主要功能

  教育实验是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和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功能是:

  ①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检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对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改造和发展;

  ②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

  ③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5.实验法的步骤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6.实验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能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

  ③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

  ④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

  ⑤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

  ⑥省时、省力,节省费用;

  ⑦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

  (2)缺点

  ①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②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

  ③可能会受到法律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如个人隐私、可能造成的身心伤害等;

  ④影响实验结果的变数太多,难以控制所有的无关变量。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