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正在进行,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教委(即今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7年10月)中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一)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
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2.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因而,人的素质发展也具有整体性。素质教育既不是“为升学做准备”,也不是“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生做准备”,也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
3.发展性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待开发的金矿脉”。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4.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5.开放性
应试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封闭性”。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因而,从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教育渠道看,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做得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使其能够活化起来。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也尤为重要。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谁都想有创新,要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和改革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理清思路,勇于改革,抓住本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为人生做准备”的重要教育阶段。
(一)进行幼儿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四个学会”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儿童素质。儿童素质是指儿童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它可以分为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次。进行儿童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全面发展儿童的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发展的变化,儿童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其不但注重“提前”甚至“超前”教育,而且面向未来,着眼于持续发展,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
国家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个学会”来重新设计组织。这“四个学会”既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它们是:学会认识,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或手段;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创造性地工作:学习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即学会发展自己。因为生存不仅是“活着”,而且是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因此,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这四种基本学习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存在于书本上,还存在于各科教学与游戏之中,也存在于儿童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甚至存在于他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
(二)进行儿童素质教育,必须讲究科学方法
进行儿童素质教育,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儿童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客观规律的教育,必然失败。那种不讲科学、不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够在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很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进行儿童素质教育,必须讲究科学方法。
1.培养儿童发展的主动性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单纯以让幼儿知道并记住知识的做法是不能适应形成、发展和提高儿童素质这一时代要求的。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而不是为了给幼儿灌输知识,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儿童是发展的主体,只有主体的亲自活动,才有可能培养出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所必需的好奇心、求知欲、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幼儿是发展体给予足够的认识,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变“注入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单一的教师讲课演示为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变只重教育结果为注重教育过程,变教育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为教育是为了使儿童更自由,更有创造性。
2.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过去那种把课堂活动作为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们整天为所谓的“教学”而忙碌,而实际上孩子对“上课”不但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仅是儿童学习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引导者、指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引导、指导、支持、帮助的方式引发儿童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和发展能力,以不断增强的自信、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充分发展摄取信息、改造信息和表达信息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3.改善存在的严重问题
纵观家庭教育的现况,其发展并不平衡,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都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智力发展,不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特长的培养,不重视全面发展。这些家长面对儿童素质教育的;中击,他们没有准备,显得无所适从。一次调查显示,78%的家长在子女素质教育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和不足。因此,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完善家庭教育。我们的幼儿园和教师应该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指导家长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三)进行儿童素质教育,必须采取的有效途径
儿童素质教育是以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儿童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儿童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儿童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基础教育。儿童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实施儿童素质教育的保证。
1.优化儿童教育环境
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环境已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宏观世界是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资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在创设良好环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性、儿童性、参与性、启发性、动态性、艺术性和实效性。因为富有新意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艺术的环境,有利于儿童接受美的熏陶;动态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鼓励的环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社会化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所以优化教育环境,是奠定儿童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2.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
儿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让所有的儿童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给每个孩子以最需要和最适合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的权利。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个体的差异,因人施教。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儿童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3.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教师的榜样。园长不但要成为幼儿园管理的高手,而且要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手。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水平,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
18岁前获得的。
由此可见幼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较好。
(二)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是接受社会化教育的最佳期。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可塑性强。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三)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启蒙性教育与孩子今后的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甚大。
总之,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
四、幼儿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由于缺少或没有直接的“应试”,使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及教育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幼儿园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阵地。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操作上的偏颇,在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还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忽视教育对象的人本意义
每个教育对象的真实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前瞻性的工作,具有发展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服从于教育主体,即拓展、提升、完善幼儿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习惯以及精神品格,努力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赖以追求的“生命质量”。幼儿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不仅应注重幼儿现在的发展,更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幼儿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
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过分强调“学以致用”。至于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相关的人文素养,如人性的陶)台、身心的平衡,却所提甚少。教学活动的目标应该涵盖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内的全部人生体验,包括情感、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意识、交往技能等。素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在统合具有社会价值的科学素养和具有个性意义的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才是全面的教育。
(二)过分突出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和谐而具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氛围已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识,“启发式”和“情景式”教学的方法对提高教学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幼儿素质培养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为追求形式而“启发”,为单纯地创设情境而创设,过分地突出教师的干预功能,而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过多地“创造”实际上是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一种剥夺。
(三)过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忽视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内容充实形象,符合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其辅助作用在于调动各种感官,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功效。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似乎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便体现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承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只表现为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更新,更体现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重大进步,也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但不管参与的手段如何先进,它的宗旨还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该是积极而有度的,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审核常见问题解答
幼儿综合素质试题 | 幼儿综合素质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综合素质学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综合素质学试题 | 中学综合素质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