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第23课,诗两首其中一首。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雾凇》课文读后感,更多课文读后感请关注留学群读后感栏目!
《元日》课文读后感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记得学这首《元日》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学生,总喜欢在所有的寒假日记里写上这句话。那时的我尚不知何为政治,也不觉诗中的深意,只是有一种放放爆竹、过过春节的小孩儿心性。如今再读,不禁感慨王安石的宏远志向,也懂得了春节的深意。
何为春节?春节是一种团聚。如同歌曲、小品里所说的一样,老人操劳了一辈子,终于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金钱、事业都看得淡了,也就指望儿女能多回回家,一家子团团圆圆的。他们的心中充斥着对儿女的牵挂,与儿女一起哭一起笑。这就是家啊!每年到了春节,总会引来春运狂潮,这也许正是中华儿女心中的根吧。身在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到了大年三十,都会三五成群,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因为这是所有中国人团聚的时刻,十三亿中国心通过无数根光纤连接在了一起。
何为春节?春节是一种希望。一年到头,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候。过去一年失意与厄运都已过去,新的一年还有无数的机遇与挑战,光明就在眼前!于人如此,于国更是如此。王安石尚有改革的坚定信念,中国更有发展的期盼。十八大召开在即,经济腾飞在望。让我们用双手铸造未来!
春节不仅仅是传统佳节,更是每个人心中的佳节。多么怀念小时候放放爆竹、收收红包的日子……
《元日》课文读后感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首宋朝的诗描绘的就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盛大喜庆情景。在阵阵的爆竹声中它标志着农历旧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的冬季,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灿烂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时,人们把旧的桃符摘下,换上新的桃符,送去旧岁,迎来新年的一种欢乐、喜庆的心情流露。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或是年画、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还有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福“字的习惯。“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
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在民间,除夕还有燃放爆竹、守岁、给压岁钱、接神、踩祟、祭祖、送财神、饮屠苏酒、隔年饭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稍远些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大人们会用聊天、磕瓜子、吃糖果、下棋呀、玩纸牌呀、搓麻将呀来守岁,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会干一些诸如放鞭炮、玩陀螺、骑竹马、吹气球、玩风车、穿新衣等自己喜欢的事情。经过数千年的沉淀,春节已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春节又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年轻人会随同父母探亲、访友、祭祖和祈福。而现代的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快乐、奔放和自然。以往的爆竹声,一直会响到大天明,不过现在燃放时间则比较集中,所放的烟花比过去的爆竹更大更好看了,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除了“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烧头香”、“逛庙会”等传统内容外,还多了“看电视”、“上互联网”、“去娱乐城”、“彩信问候”、“电话拜年”、“外地旅游”等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人的过年方式除了对传统春节的继承外,又对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发扬光大。
现代化的城市虽然没有古时候那种过年特别地道的味道,也没有王安石诗中的景象繁出,但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在这个节日里亲情、友情、爱情都能充分体现出来,许多人就是为了让自己体验到过年的乐趣,特意选择去乡下过年,去追忆诗中那浓浓的年味;而更多的人会选择春运的潮流踏上返乡的路途来圆眷眷之情。
过年是中华民族各种民俗最集中的体现;崇红、尚新、团圆、吉祥这四个观念是中国人年俗的深刻内涵。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过年的形式怎样变化,但这些基本内容不会改变。作为我们这一代应该回归和继承传统的文化,保持这种民俗和习俗,让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永不淡忘。尤其是这个节日永远都不要被圣诞节冲淡。
《元日》课文读后感三
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国的那个传统节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个节日特有的风俗习惯你知道有那些吗?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时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有祭灶、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守岁、吃饺子、放鞭炮、拜年等风俗。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读后感汇总 | |
---|---|
第1课 | 《老师,您好》课文读后感 |
第2课 | 《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 |
第3课 |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课文读后感 |
第4课 | 《秋天》课文读后感 |
第5课 | 《天安门广场》课文读后感 |
第6课 |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读后感 |
第7课 | 《虎门销烟》课文读后感 |
第8课 | 《泉城》课文读后感 |
第9课 | 《九寨沟》课文读后感 |
第10课 | 《田园诗情》课文读后感 |
第11课 | 《桂花雨》课文读后感 |
第12课 | 《开天辟地》课文读后感 |
第13课 | 《普罗米修斯盗火》课文读后感 |
第14课 | 《一路花香》课文读后感 |
第15课 | 《说勤奋》课文读后感 |
第16课 |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读后感 |
第17课 | 《维生素c的故事》课文读后感 |
第18课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文读后感 |
第19课 | 《诚实与信任》课文读后感 |
第20课 | 《珍珠鸟》课文读后感 |
第21课 | 《九色鹿》课文读后感 |
第22课 | 《雾凇》课文读后感 |
第23课 | 《春联》课文读后感 |
第24课 | 《元日》 《江雪》课文读后感 |
留学群读后感栏目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