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讯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来自中国上海一个富商家庭的中国留学生沈婷,正在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攻读公共卫生管理硕士,繁忙学习之余,她每周还在学校做3小时的电话问卷调查,与每次对着电话说到嗓子干哑不同,她每个小时只有7.25美元的报酬。
2010年以来,中国留学生已连续两年位居在美国际学生人数统计榜首。统计显示,美国大学和学院的国际学生人数约72.32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高达15.8万人,占国际留学生总人数的22%。此外,这些中国留学生也有日益低龄化的趋势。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2012年到来之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身在美国的他们做了一组调查,相比于国内对海外留学生的猜测,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表现却真实而丰富得多。
家境不错,表现有别
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所谓的“富二代”,历来是当地社会关注的话题。
与国内看法一致,到国外就读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家境不错。他们大多来自中产以上家庭,他们的父母大多是生意人、政府职员以及教育工作者,但他们在美国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在毗邻黑人聚居区的学校,抢劫案频发,原因就是劫匪认为“中国学生有钱”,甚至有美国同学把中国学生会戏称为“名车俱乐部”。
学生王明(化名)的父母是上海最早的房产开发商,被美国阿拉巴马州某大学录取后学习虽不见起色,但名车却换了好几辆,平日开着兰博基尼上学,到了周末聚集在唐人街花天酒地,甚至出入当地赌场参与赌博。
王明的购物理念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他全身衣物均出自奢侈品牌。偶尔起了兴致,就逃课直接飞去亚特兰大购物,美国教授谈起他就摇头,甚至称其为“麻烦制造者”(trouble maker)。
王明说他也想找些一起读书的朋友一块儿玩,但始终不能如愿。他的理由是,由于他们总是说要打工没有时间,讨论在哪个地方工资高些,自然也没有共同话题。
来自于一个煤老板家庭的女生海燕(化名),同学对她的印象则是,提着香奈儿包,踩着高跟鞋摇摇晃晃地进教室上课。她的成绩却时常是C,能否顺利毕业都是问题。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上文所述同样来自上海富商家庭的沈婷,便是另一种“富二代”。
当沈婷被本报记者问到为何如此辛苦却仍要坚持时,她笑着说:“就当练练口语吧,也能了解一点美国的文化。”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到学校食堂做汉堡。她说:“要努力地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同时也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
留学生并不轻松
中美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确有区别,但也存在认知误区。比如,在很多人眼中,美国的高中生应该很少有作业,也不用像国内的高三学生经过万人过独木桥的洗礼。其实不然,美国好的私立学校,学业压力也并不轻松。
今年18岁的何隽捷在鲁米斯查菲私立中学念高三,何隽捷告诉本报记者,她每天要学习到深夜12点。辛苦的学习也是为了申请大学作准备。
何隽捷介绍说,在美国,每个高三学生都要参加SAT考试,他们学校的平均分达到2000分,相比于全美约为1550分的平均分,他们已经算很优秀了,而学校整个年级的中国人也不过2~3个。
何隽捷说,高中出国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更容易融入美国社会、交到美国朋友、说地道的美式英语。
被问及学习上跟国内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时,何隽捷表示,美国的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和体育锻炼,许多课程设置也相当有趣,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每天都有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来自阿拉巴马大学的向栩琛20岁,他在公共关系专业读本科一年级。在他眼里,阿拉巴马州很穷,学校是州内唯一的景点,更糟糕的是,阿拉巴马州经常会有龙卷风来袭,当龙卷风来袭时,学生们只能躲在宿舍里。
当向栩琛被问及目前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时,他说,目前来看,涉及到两国文化差异的课程最难,因为这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文化。比如戏剧课考试中被问及“辛普森的一家”(动画片)是什么样的人物特点,对于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中国学生而言,就无从答起,文化背景的差异让中国学生处于劣势。
辛苦与孤独
今年即将27岁的郑之葳去年拿到全奖,在西弗吉尼亚大学攻读钢琴表演专业博士学位。然而,拿到学位并不意味着只是喜悦,尽管拿了全奖,但她却一度想放弃。此前,她在康伯斯威尔大学攻读硕士。
郑之葳说,在康伯斯威尔大学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2年。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康伯斯威尔大学,所在小镇民风淳朴。教授会在感恩节邀请中国留学生去他家做客,一起吃饭,一起唱圣歌,品味亚洲小食,让身处他乡的郑之葳倍感温馨。
郑之葳还说,那里的人都很友好,当她大包小包地提着购物袋从超市里出来,开车路过的陌生人都会主动让她搭车回学校,当她在外州旅行时钱包被偷,教会的朋友也会及时送她超市卡。
最终郑之葳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康伯斯威尔大学顺利毕业,在攻读硕士期间,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认识了现在的未婚夫。她的未婚夫在新泽西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她却远在西弗吉尼亚,单程开车需要7小时,长期的分居让这个心细如尘的小女生痛苦不已。
郑之葳表示,读博的压力,以及适应新环境的孤独无助使她常常暗自哭泣,原本爱情的甜蜜已荡然无存。但她也说:“人在成长中,需要学会承受,默默承受每年笑着对父母道别,哭着把眼泪留给自己,承受着爱人开着车不得不扬长而去的不舍,这或许是每一个留学生最平常的故事。”
来自北京,24岁的张玉辉,则是西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二年级学生,令她感到困难的则是小组作业,她有时也会费解于当地的俚语。
为了提高口语,张玉辉努力地多交些美国朋友,参加聚会。最近的感恩节,她参加了同学家举办的感恩节的晚宴,她的美国同学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食物,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口味,她同学还专门烹饪了中国的红烧肉,虽然味道怪异,但充满感动。
美国老师谈留学
面对近年持续的留学热,美国的老师也乐于分享他们的看法。
当被本报记者问及怎么看待中国赴美留学生日益低龄化问题时,美国康州鲁米斯查菲高中校友及家长关系部主任托马斯·索斯沃思老师表示,申请他们高中的学生一般在9年级或10年级入学,年龄确实偏小,但他们至少会安排3个教职员工去照顾每个年级的学生。
对于中国留学生,美国老师们普遍认为绝大多数很勤奋,有的留学生甚至被戏称为“学术帝”,面对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书单,能做到全部看完的大多是中国学生。
不过,老师们也表示,他们的成绩还是A-居多,因为他们从不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也占了总分的较大比重。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障碍,中国学生在发言时总显羞涩,因此,中国学生虽然用功,但课堂交流总是处于劣势地位。
当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简单的是数学课,数学成绩优秀,也是美国老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
美国老师很羡慕中国人那种互相之间特别亲近的感觉。一位美国教授说:“他们特别爱热闹,会花很多时间来和朋友、家人相处,一起聚伙吃饭,一起打牌开派对。但这种聚会往往局限在中国学生间进行,这不利于学生了解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
在问及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时,老师们笑着说:“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学生喜欢自己做饭!”
而对于入学前的面试,托马斯·索斯沃思建议中国学生在接受面试时尽量放松,并简单准备类似自己在课内外的兴趣等话题,学生也可以同时利用面试机会向老师提问,从而了解学校。
新泽西州西东大学语言学校负责人艾德里安表示,语言学校将面试作为语言能力测试的评估内容之一。他们侧重倾听留学生的演讲思路、有趣的想法、语法和理解力。
最后,托马斯·索斯沃思强调,美国学校录取学生最看重那些学习能力强,同时热衷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艾德里安则说,他们更看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诚实的品质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