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叶清香,艾草清苦,鸭蛋咸香。下面是留学群的小编为你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趣闻,希望你喜欢!更多端午节的习俗趣闻请关注留学群节假日栏目!
端午节习俗趣闻:收集“午时水”煮饭驱邪
据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民俗学教授田兆元介绍,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五”是阳 性,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午时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取“午时水”的说法,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午时水”指的是端午节当天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的水,过去这个水着重指井水,后来渐渐演变成自来水。取这一时段的水来饮用,而由于水是阴 性,可以达到阴阳平衡、和谐的目的。现在这个习俗沿用的不多。许多上海人儿时都在胸前挂过网兜,里边装着鸡蛋,用五彩丝线缠绕,或是涂上彩色,也是驱邪报 吉祥的意思。
端午节在历史上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佳期,这一天岳父岳母要给女婿送夏衣。每个人都要进行身体和房屋的大扫除,喷洒农药,清理庭户。夏天到了,霉气、暑气都很重,这些在过去具有现实意义的习俗对现在来说也很重要。
老习俗中的养生奥秘
端午节,在古代有“卫生节”之称。古人称农历五月为“毒月”,五月初五则被称为“毒日”,这是因为农历五月天气渐热,空气中的湿热之气郁蒸,易滋生蚊虫,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大量繁殖。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族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
艾蒿、香囊、雄黄酒被称为“端午三友”。按照传统习俗,在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现在的端午节,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摒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很多养生学问,下面就为您介绍端午习俗中的养生奥秘。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药效最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叶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来消毒,可谓事半功倍。其中,熏艾草的消毒功效更大。
香囊——散风驱寒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2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雄黄酒——杀虫解毒
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与其喝雄黄酒来解毒,还不如直接将其外涂在毒虫叮咬和长包长疖、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端午节习俗趣闻:佩艾、采药、避瘟、保健、祭神与凭吊屈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端午节逐渐演化出一系列的民俗,囊括仪式、饮食等各个方面。据萧放了解,端午节习俗主要包括佩艾采药、避瘟保健,裹粽竞渡、祭神与凭吊屈原,斗草送扇、归省探亲等活动,具体在南北方又略有不同。
或许正是因为端午节起先并非吉祥节日,人们会采取很多避忌的手段,比如饮菖蒲雄黄酒、“悬艾避瘟”。还会用艾草做成人形,悬于门户之上“以禳毒气”,清代江南民间将之称为“健人”,其保健意义不言自明。同时,民间多用五色线系在小儿手腕上,男左女右,称为“端午索”或“长寿线”。
至于与端午节联系紧密的粽子则属于南方民族传统食物与祭品。梁朝《续齐谐记》明确记载,五月五日楚人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屈原,后因避蛟龙窃食,在竹筒上塞楝叶,并缠彩丝。后世改为菰叶包裹,有的地方在糯米中裹以一棵红枣,象征屈原爱国的赤胆忠心。
娱乐性是节日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萧放介绍,斗草有两种方式,一种唯互以草名对答,对不上为输;一种比试草的韧性,以强健为胜。
另外,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送扇节俗,唐代便已出现,并在当时成为风气。宋明以后端午节亲友之间除了馈赠粽子、香囊外,还以扇子为节礼。
传承:节日需真正回归百姓生活
到了现代,端午节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古代,人们将端午节视为家庭伦理、社会交往的重要机会,全面参与。当今由于文化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与传统社会已大不相同,端午节的地位也在逐渐“降低”,目前在乡村社会或城市中有传统意识的居民、有意识保护传统的文化人仍重视它之外,端午节已成为一个平常的假日。
真正传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关键或许便在于要让全社会的人们真正认识到端午节在传承民族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萧放建议,首先可以大力恢复端午节卫生保健的传统习俗,如清洁环境、个人身体保健;其次强调端午节团结社会的功能,可利用龙舟赛、诗会等集体性的协作与竞技的方式,让民众得到一个生命意识激发与情感交流的机会;再次,倡导屈原等历史先贤爱国爱乡土的伦理精神,培植与弘扬当代公民的家国情怀,
“我们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实现传统节日在当代的复兴与重建,过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民族节日是我们共同的期待。”萧放分析道。
不可否认,节日庆典在复兴传统节日、扩大公众认知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萧放表示,端午的传承最根本仍然要靠广大民众,只有节日真正回归百姓生活,节日文明才能传承下去,“未来阶段,我们利用现代媒介,在营造节日环境、传播节日习俗与共享节日文化的理念上,作适当的社会服务工作就够了。让百姓成为节日的主角,让过传统节日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享受与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才能真正在现代社会扎根”。
节假日推荐阅读:
小编特别推荐
端午节诗句 | 端午节图片 | 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资料 | 端午节作文 | 端午节传说
小编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