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 )提出的。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桑戴克
D.苛勒
6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67.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平衡性
68.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69.解锁密码箱时,每一位密码都有0~9个数字,那么把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打开密码箱的正确密码。这一过程是在采用( )解决问题。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搜索法
70.鲁班看到锯齿状的草叶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固着
B.定式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71.“磁生电”问题中,人们长时间被“静磁”局限了头脑,直到法拉第实验成功,人们才认识到要让导体切割磁感线才能产生电流。长久以来,人们的表现体现了( )的心理状态。
A.思维定式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迁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相加等于知觉。
3.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4.(2014年真题)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5.内隐记忆往往被人意识不到,更容易被遗忘,因此不重要。
6.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量与时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7.在对学习材料进行记忆加工时,信息的位置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影响。
8.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简单的重复阅读。
9.创造性思维没有发生过程,它是突然出现的。
10.(2013年真题)心理定式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作用。
11.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热情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决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时,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请你判断,这一学习环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王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课外作业,还做出了“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决定。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子”。
问题: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