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学校在面对申请者所存在的过度包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从而进一步推导出美国学校所希望看到的申请材料应该是怎样,以及申请者应该如何准备他们的申请材料。根据我们的内部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从2008年开始后,美国名校申请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包括面试频率的增加、成绩单的认证等等。学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去审核这名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以及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归纳起来,学校对于申请的审核有以下趋势:
1. 面试频率增加
从一般的电话面试,到Skype视频面试,再到美国院校拉大队来中国本土开展集体面试,美国申请的面试形式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在不断增加面试审核的有效性。而且,在面试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一方面,面试官所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多,包括个人家庭背景、研究经历、学术兴趣、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等等。而且每个专业所看重的也不一样。文商科看重领导力、组织力和多样性,而理工科关注科研与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面试不再遵循固定的发问模式,他们会在面试过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调整。根据我们内部的案例,在今年(2011年秋季入学)的申请当中,相当多面试官都会以追问的方式来进行面试,包括追问相关经历的细节和感想、以及基于申请者的回答来进行延伸等等。其实这样的做法不难理解,因为它既可以考核申请者经历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压力来考验申请者的应对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笔试的引入
在很多情况下,申请者的GPA(本科成绩)已经足够展现申请者的专业能力,而TOEFL考试的成绩也能客观、有效地反映申请者的英语能力。因此,美国院校很少会以笔试的方式去审核申请者。不过,在近几年,我们发现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引入了笔试这种考核形式。虽然频率很少,但还是要引起大家注意。一般这种笔试会以考核申请者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为主。例如,学校会以集体的形式组织一批学生进行笔试,而笔试的题目则是英文专业知识的考核,包括选择题、问答题等等。另外,也有学校会提供类似于TOEFL考试的英语能力测试,再次对申请者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进行审核。
3. 与申请者推荐人或导师的联系加强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推荐信在众多申请材料当中是最为无足轻重的,甚至有所轻视。而这种心态造成的影响是推荐人选择随意、推荐信客观性和真实性欠奉等等,大大削弱了推荐信的作用。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推荐信的写作还是要非常重视。原因在于,现在不少学校都会在审核申请材料期间,以邮件或者电话的方式来跟推荐人联系,让推荐人再次对申请者过往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申请者在推荐信上面造假,捏造虚假推荐人,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考核推荐信的可信度,推荐人对申请者的评价是否前后统一,以及是否具有客观性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申请者所申请的美国院校跟申请者所在的学校拥有合作关系,那么,这两所学校的教授之间的联系频率就会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面,推荐人的选择更加需要重视,以避免对申请造成负面影响。综上,推荐人选择要仔细斟酌,学术影响力大、有责任心、愿意提供客观推荐信的推荐人是最佳选择。
4. 成绩单认证的引入
除了以上三种新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申请者成绩单的说服力,避免成绩单造假,美国院校在最近几年对于成绩单的认证也逐步有所要求。一般而言,成绩单的认证既需要国内教育部的认证,也会经过国外专门成绩单认证机构的审核。这样不但可以确保成绩单上成绩的真实性,也能够使得来自不同国家申请者的成绩具有了可比性。正是这种优势使得受认证的成绩单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另外,加之之前部分中国学生在成绩单上面弄虚造假,使得部分美国院校对于来自中国学生的成绩单额外重视。成绩单认证的引入也正是对于成绩单“过度包装”所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
无论是上面的哪种方式,其本质都是为了进一步验证申请者的专业能力以及对于专业的热情。面试是为了审核申请者经历,同时也考察申请者的英语能力;笔试是出于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考虑;与申请者推荐人的联系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验证申请者是否如推荐信所说那样一名好学生。这些能力和知识,也即本文所指的内涵,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积累的,也不是只靠包装就能够完整体现的。因此,针对如何培养自己的“内涵”,下面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意见供读者们作为参考。
1. 有目标地寻找合适的学术或实习机会
之所以有部分申请者铤而走险在申请材料上面造假,原因之一就是在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准备GT考试上面了,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学术或实习,只能通过过度包装或者造假来弥补这方面劣势。与其采用这种不恰当的方法,我们更加建议申请者在时间利用上面要做到有针对性。我们建议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专业匹配度,第二是含金量。要判断这个机会是否合适自己、是否与申请专业相关,各位申请者不但需要明确自身的兴趣,而且还要通过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去确保这次机会是适合自己的,避免因为不合适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外,关于这些机会的含金量,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能够独立进行研究课题,并有机会发表文章是最好的;又或者是知名企业或研究所的实习机会,对于开阔视野也非常有帮助。与此同时,在参加学术项目或者实习期间,也要充分利用人脉,跟推荐人保持沟通和交流,确保将来的推荐信能够做到客观和有针对性。
2. 从平时开始注重积累
除了寻找一个合适的项目机会,如何在项目期间积累相应的想法和专业知识也非常重要。而这些积累必须要有赖于平时持续的积累,而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通过上述提及的面试新趋势可以看到,面试官对于申请者项目或者实习期间的细节都比较重视,可见这些细节在平时就要积极去整理。如果有能力独立进行研究课题是最好的,你可以参与整个项目的思路设计,这可以最大化地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并积累丰富的素材。当然,对于大部分本科生而言,更多是在项目当中担当助手的角色。那么,你可以与师兄、师姐以及教授进行积极的交流,阅读项目相关文献资料,充分掌握和理解项目的思路、难点和重点,并辅以一定的文字记录。切忌避免只当一名助手,而忽视了对整个项目或实习的了解,多听多问多想才是王道。
3. 多阅读,掌握最新学术进展
在参与项目期间,不可避免要阅读很多相关的文章。为此,我们也建议申请者在积极阅读的同时,也要以此作为掌握最新学术进展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发现美国高校录取委员会一般会更加偏向于具有前沿领域知识和了解的申请者。总而言之,可以藉阅读来积累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比在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会更为贴近现今学术领域上的研究进展。在阅读完以后,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想法,也可作为将来的文书写作素材。并且,丰富的专业想法会令你在面试以及笔试过程当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吸引美国高校录取委员会对于你的关注。
4. 增强对目标学校及其教授的了解
在申请材料以及面试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建议申请者还需要充分了解自身感兴趣的教授和学校。基于我们过往的经验,如果能够找到匹配度高的学校或教授往往能够显着提高申请和奖学金获得的成功率。例如,学校或教授获得的资助会不断更新。通过学校网站所公布的新闻或者最新动态,我们可以对这些资助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各位申请者也可以通过阅读教授最新的文章,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记录下你对教授新近研究的想法。这样的话,在将来陶瓷和面试的时候,也就能够做到与教授之间的深入交流。无论是对于申请,还是对于寻找自己的学术发展目标,这样做都很有帮助。
虽然现在留学申请的竞争相当激烈,但大家也不要忘记了留学申请的本质。留学申请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一扇门,或者一道桥,它并不是表示终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对于各位有理想的申请者而言,在留学申请材料准备的过程当中,要做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材料包装工作,而更应该去努力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申请者。即使通过“过度包装”让你成功拿到了美国名校的录取,你在美国也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最终导致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而无法拿到毕业与学位证书。因此,希望大家在准备留学申请的时候,能够真正以提升内涵为宗旨,并尽早开始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