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IT学知识是件苦差事
深圳特区报:据悉,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三个必需的S(study学习、sleep 睡觉和social activities 社会活动)通常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能做到三个,那就是一个超人。学生在漫长的冬天和枯燥的校园中,在360个学分、8门人文课、100米自由泳和10000字的学士论文压力下,一些学生情绪陷入低潮。对麻省理工学院有些学生是爱恨交加。“我恨这个该死的地方”,据说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吗?3S超人占多大比例?
苏珊·霍克菲尔德:学习新知识是件苦差事,在规定的时间学习大量的新东西,更是件辛苦的事,爱看书的学生通常少运动。而运动项目不过关则不够学分,此外学校还规定了必需的社会活动,在时间的分配上,对学生的确是件困难的事,好在我们的学生都很优秀,我同意爱恨交加的说法,不过应该理解为恨时间不够用,而不是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学分毕业。
深圳特区报:麻省理工学院被誉为世界的理工大学,全世界优秀的学子、研究者云集于此。据悉,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最多,约占留学生总数的14% 。您对他们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苏珊·霍克菲尔德:中国学生与麻省理工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1872年,中国政府就派了几十名10-15岁的小留学生到美国留学,其中有8名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他们长达10多年的学习。他们天资聪明,在分配到美国家庭住下后,很快便克服了语言障碍。这是来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的中国留学生。
20世纪30年代,李郁荣(后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与麻省理工学院知名教授、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一起进行开创性研究;钱学森从我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全职教授。他是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立人之一,后来又创立了中国的太空项目。很多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毕业生无论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都发展得非常好。目前,我们有33位中国出生的麻省理工学院教职人员。中国建筑国际大师张开济的孙子、建筑大师张永和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的设计师。4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毕业生、来自中国香港的唐裕年成为第一位不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协会主席。唐裕年的爷爷唐星海和父亲唐骥千也都是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唐家三代共有90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历史。
多年来,麻省理工学院拥有数千名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仅在过去一年中,就有将近500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占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学生总数的14.27%,其中,在我们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管理、机械工程研究生课程入学率最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奉献精神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