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请关注留学群北师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
对于人来说,现实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生命也许就是驾一叶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奋力拼博的过程。在这过程里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而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却用文字记录下了可贵的思考,启悟我们驻足凝望来路与去向,激情与现实,生命的过程与价值。现在就请我们参看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散行板书〕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二、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这一切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他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安娜••卡列尼娜》、《魔鬼》、《复活》等等。(散行板书主要作品名称)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积攒( ) 铁锨 ( ) 贫瘠 ( )
广袤( ) 罂粟( )( ) 咫尺( )
2.解释下列词语或用下列词语造句。
集思广益:
辗转反侧:
熠熠发光:
四、请学生复述课文
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
2.学生复述。
五、文本赏析
(一)课文分析。
(1)比较标题: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思考:liuxuequn.com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2种?
(2)进一步比较分析标题:
结合课文,思考:A.他需要多少土地? B.他想要多少土地? C.他能要多少土地?
(二)帕霍姆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与思考。
课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结局也很有特色。文章以帕霍姆的美好生活开始,以最后的死亡而结束,显然是一个悲剧。但是作者如果仅仅告诉我们这悲剧的结局,文章可能只会让人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却无法引人深思。文章的深刻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请同学们试想,作者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启发人们对于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的呢?
1.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教师板书问题。
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疲劳而死
帕霍姆死亡的深层原因:膨胀的贪欲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二】
一、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字、生词的掌握。
二、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课文,并讨论下列文题: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讽。
2、为什么我们对文章所叙述的人物的贪得无厌不感到厌烦?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文章两次写到帕霍姆买地,一次写他用脚“圈地”,均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贪婪,但我们不觉其烦。这是因为作者总是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的贪婪进行刻画。
3、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刘英尺’?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因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结果超越了liuxuequn.com身体极限(人死了)。这样的结局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把许多相反的东西,尖锐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换成算计得恰好,即获得了可能限度内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无损的喜剧结果,或者眼看无望,干脆放弃,至多就损失一千卢布的结局,则寓意、主题就很欠缺。
4、讨论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5、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三、课文结构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
四、写作特色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