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的时间很短,请大家关注留学群考研调剂频道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2016考研调剂信息的更新,以便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考研调剂信息!大家还可以关注2016各大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及2016年考研调剂信息汇总以便了解最新的考研调剂信息!
欢迎优秀硕士研究生考生调剂到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我院拥有的良好软硬件条件,将成为莘莘学子彼时成功人生之起点。
一、 拟接收专业
学术型: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400土木工程
专业学位型: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二、名额
学院各专业对应的二级学科点均有少量调剂名额:
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
081400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
欢迎优秀考生与我院联系。请将个人简历、总成绩(包括单科成绩)、考生来源学校、本科专业、联系方式等基本内容(必须但不限于以上内容)发送电子邮件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或者拨打电话18908600629,0717-6393626。
三、 奖助与激励机制
1.国家助学金:硕士生6000元/年/生。每生均有。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年级新生:硕士生一等1.2万/年,二等0.8万/年,三等0.4万/年。其中一等+二等=50%,三等50%。实现学业奖学金的全覆盖。
3.国家奖学金:硕士生20000元/年。评比获得。
4.单项奖学金,覆盖面30%以上。
5.社会奖学金,由其它社会组织或个人定向捐资设立的奖学金,奖励标准分别按其奖励办法规定执行。
6.对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还可提供一定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和协助办理助学贷款。
7.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特困补助。
8.设有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用于资助有一定科研基础、可望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体现学科交叉和学科创新的选题。
9.设有硕士学位论文培优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
10.除学校设立的科研创新基金、培优基金外,学院亦设立有资助额度较大的科研创新基金及培优基金。
11.选派优秀学生赴加拿大、美国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
四、 学科简介
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1999、2006、2011年连续三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1998年岩土工程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年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优势学科,2006、2012年土木工程获批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优势学科,是湖北省首批“****”、“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目前土木工程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等硕博士授权点,并具有本硕博留学生培养资格。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7人、博士63人、海外学习经历人员3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28人次。
注重自主研发,着力平台建设。建成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电公司岩土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研究中心、湖北省建筑质量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平台。
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国家级项目57项,三峡工程、清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等横向项目100余项,纵横向科研总经费达到2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发表论文1156篇,获得专利57项,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
近五年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45篇、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13篇。近五年,研究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人次、省部级奖8人次、专利33项、获得数学建模、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50人次,在《土木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峡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源于1970年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工作处(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与1978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系,本学科经过近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于2005年开始培养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2001年国家批准成立了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拥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2008年获准设立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现拥有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形成了以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第二层次人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牵头的,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本学科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研究方向已基本涵盖了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特别是形成了环境地质及灾害防治等研究方向: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地质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等。
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依托国家和省部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隔河岩库区、移民迁建交通、城市建设等许多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岩石工程地质特性、边坡稳定性、极端冰雪条件下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降雨及库水对不同类型边坡失稳的触发机理研究、远程位移自动化监测新技术的研究,自主研发了国内外首台非饱和土蠕变仪,研发了室内大型降雨滑坡物理模型试验平台。首次提出了非饱和土流变的概念,揭示了水库型滑坡的库水位动态响应机制;提出了一套包括考虑坡面径流、降雨入渗及库水位变化共同作用下岩土体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全耦合滑坡渗流计算以及基于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滑坡稳定性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岩质滑坡失稳破坏的声发射预报判据。
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方面,将光纤传感技术成功应用于滑坡浅层土体的变形监测,成功地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滑坡地表变形监测;采用3S技术,运用通信与组网、音视频处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远程指挥信息系统。首次在国内成功地预报了1985年6月12日长江西陵峡新滩约3000万立方米土石的大型滑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新滩滑坡观测尖兵”光荣称号,其科研成果“新滩滑坡的临阵预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纵向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15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20余项,科研总经费4453.2万元。论文被SCI/EI收录11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获发明专利3项。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与日本京都大学、法国克莱蒙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杜威矿业学院、法国国立路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Geo-slope公司、Itasca公司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克莱蒙大学联合开发PANDA-Ⅱ动力触探仪,和香港大学从事三峡库区滑坡机理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从事清江滑坡机理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研究工作。2005年协办重庆地质灾害会议,2006年主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承办GeoHube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第三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及第八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等。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科依托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拥有10MN多功能大型三轴仪、200T长轴实验机、大型室内人工降雨滑坡试验平台、PANDA动力触探仪、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三联固结仪、三轴剪力仪、十字板剪力仪、粗粒土三轴实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实验系统、RMT岩石三轴实验系统、岩石流变实验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
本学科已成为三峡地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建设、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后三峡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本学科将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高水平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科技攻关能力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 研究方向
081400土木工程
01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
02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理论及应用
03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
04隧道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05混凝土材料性能
06结构计算理论与振动控制
07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08路基与路面工程设计理论及应用
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1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
02地质灾害机理与治理
03矿山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04地理信息与3S技术
05地下工程稳定性与评价
06工程地质勘测技术与应用
07工程岩土体稳定性与评价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01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
02滑坡成灾机理、预测预报及防治
03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
04材料动力特性与结构抗震减灾
05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06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07路基与路面工程设计理论及应用
08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9城乡规划设计及理论
10建筑技术科学
六、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籍
复试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籍以复试时通知公告为准。
参考书籍考生可参照2016年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学院2015年考试参考书籍(http://tmyjz.ctgu.edu.cn/bencandy.php?fid=44&id=2007)。
北京 | 上海 | 重庆 | 天津 | 山东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河南 | 湖南 | 湖北 | 江苏 | 河北 | 陕西 | 内蒙古 |
山西 | 贵州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四川 | 宁夏 | 甘肃 |
海南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安徽 | 江西 | 云南 | 全国 |
留学群考研调剂频道为您提供 |
猜你喜欢:
2016考研网上调剂操作流程
1、登录:考生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如果忘记了用户名或密码,请使用找回“用户名”或“找回密码”功能。
2、查询:考生在填报调剂志愿前需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院校信息栏目里或其它途径公布的调剂要求,登录调剂系统后可查询各招生单位的专业缺额信息。
3、报名:通过调剂系统选择已发布缺额的招生单位和专业,填报调剂志愿(可同时填报3个志愿)。
4、复试:提交调剂志愿后,招生单位将反馈是否参加复试的通知。请考生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考生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通过调剂系统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
5、待录取: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收到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考生接到招生单位发出的待录取通知后,需在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确认,否则招生单位可取消待录取通知。考生一旦接受待录取通知,表示调剂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考生如欲取消已确认的待录取通知,必须征得已被待录取单位允许,在招生单位取消待录取通知,并且考生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后,方可继续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
6、复试没有通过:此类考生仍可继续填报调剂志愿。
7、注意事项:考生填报调剂志愿的时候,联系方式尤为重要,是招生单位主动联系考生的一个重要方式,请认真填写随时可联系的电话。[请将输入法切换到英文(半角)状态]
考研栏目推荐阅读:
2016年考研调剂系统:http://yz.chsi.com.cn/yztj/
考研调剂信息 | 考研调剂时间 | 考研调剂流程 | 考研调剂系统 | 考研调剂入口 | 考研调剂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