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越来越多学校开始推行周围环境教育(place-based education),鼓励学生多到外面与学校周围的环境和大自然接触,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动他们对社区与国家产生归属感。
莱佛士书院推出的生态素养(ecological literacy)选修课就带学生到麦里芝蓄水池作考察,让学生通过创作关于麦里芝蓄水池的儿童书籍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且掌握出版书籍的技能。
推出这项课程的是莱佛士实践教育(Experiential Learning)学院高级实践教育主任郭南振。“在创作书籍的过程中,学生将与公用事业局、生态学家等接触,学到的丰富经验能够用回课堂上。”郭南振表示,“我们不会停留在出版书籍,而会与其他部门甚至学校以外的人合作,将书本的内容以戏剧方式呈现,在麦里芝蓄水池演出。”
此外,莱佛士实践教育学院也举办活动,带美术与音乐系的学生到麦里芝蓄水池一日游,以便为作业收集灵感。参与活动的美术学生张微粒表示:“以往我们只是根据概念或看照片作画,不会外出。这次能与大自然接触,我们观察到平时不留意的东西,为作品带来许多灵感。”
培华中学为学生推出“惹兰加由文物径”(Jalan Kayu Heritage Trail),让年轻一代与社区保持联系。圣安德烈中学的“圣安德烈河水项目”则让学生探讨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的兴建对加冷河口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新加坡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3月17日在新加坡首个周围环境教育研讨会的开幕仪式上致词时说:“这些项目所带来的丰富经验与互动,促使学生对课业更积极,也对环境与社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傅海燕还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教学法来加强教学和学习,并且不断挑战自己,为学生构思真实和具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来源:现教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