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健摄
昨天下午,刚从萧山回杭州的剪纸爱好者宋胜林,在自己的画室里悬挂起一面由萧山明德学校赠送的锦旗——“传剪纸艺术,扬雷锋精神。”
今年春节里,宋胜林创作完成了八套(每套15幅)以雷锋为主题的剪纸系列作品,并赶在今天学雷锋纪念日前,把作品分别送到了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各个区域的四所中小学。
他告诉记者,这是一套一气呵成的作品,从前期图案造型到后期剪刻制作,一共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每款造型都是一个学雷锋的故事,每一个款式,一刀下去八张同时成型。他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90后喜欢剪纸艺术。
宋胜林是杭州娃哈哈小学的退休美术教师,退休后也没有放下刻刀,一直教书育人,并在艺术书报上发表剪纸作品。
宋老师告诉记者,这套作品的成型是在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整整一个春节。但其实早在年前,这项“雷锋工程”就已准备就绪。而宋胜林坚持,一定要从大年三十开始动工。这里头,有宋胜林的一番用心。
“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年初一,又是新一年的开始。这个寓意就是‘有始有终’。现在的孩子,学雷锋的精神和劲道都有点淡化,我特地在这个时间段创作,希望孩子们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能做到有始有终。”
仔细观察宋老师的这套作品就能发现,很多作品上注明的时间是1977、1978等等“过去的日子”。这是宋老师这项剪纸工程的另一样心思所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宋老师曾连续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十款与雷锋相关的剪纸作品。今年,他决定把所有的作品集结起来,挑选其中的15幅,在原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还原这批老作品。为了这份纪念意义,宋老师特地刻上了当年的创作日期。
“从今年开始,我年年都要刻‘雷锋系列’,并且送到学校里去。一来,弘扬雷锋精神;二来,把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宋老师提到,现在的90后,对剪纸已经有点陌生了,他们最多会剪点窗花。
目前在杭州城里,除了艺术特色的学校,基本没有其他学校专门开设剪纸艺术课程。对于一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艺术项目来说,就这么进入风烛残年是很可惜的。
“其实小孩子对剪纸的兴趣很大。”除了在学校兼职教学,宋老师每个周末还会带着一群8~16岁不等的孩子学习剪纸。结合这批新新人类的特点,宋老师从趣味剪纸教起,并且和语文、数学知识相结合。一张纸,按一定比例折叠,撕掉三部分,不到20秒钟就能撕出个“喜”字,再撕一处还能变出上百种花样。
“小朋友很喜欢学,也能学得很精。”宋老师提到,他有一个学生几年前报考美国旧金山一所大学的建筑系,当时美国考官的考题是,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随便怎么创作。这个孩子当时就用这张纸头创作了一幅剪纸作品,让人叫绝的是,他的作品没有一点废纸,所有的纸张刚好剪成了阴刻和阳刻两种类型的作品。凭借这记绝活,这个学生从众多国际学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