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安徽省2016年高考历史调研性测试题及答案,更多高考历史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安徽省2016年高考历史调研性测试题及答案
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中期后,“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民穷逃亡”,致使国家税收锐减。吏治腐败严重,大明江山如同“将圮(坍塌)而未圮”之室。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开始推行新政。他首先加强官员考核,取得了“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的效果。此后改革的重点转向经济领域。他不顾官僚和缙绅地主的反对,万历八年(1580年)下令清查全国土地,清查出豪强地主隐匿的土地三百多万顷。在此基础上,推行了一条鞭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田赋折银征收;徭役折银上纳;赋、役银合并征收;“丁、粮毕输于官”,再由官府用银雇人应役。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万历新政经济改革推行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历新政经济改革的意义。(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近日《新民丛报》与本报分类辩驳:《民报》主共和;望国民以民权立宪;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观,则为种族革命;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决,故提倡社会主义。《新民丛报》主专制;望政府以开明专制;以国民恶劣,故望以政府专制;主张政府开明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相容;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丐流民之具。
──摘编自《民报》第三号号外(1906年4月18日)
材料二 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保皇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改良势力。日俄战争后时人多认为“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洋务官僚纷纷出面请立宪,1906年清政府发布了预备立宪上谕。不少中国人深信老耄的慈禧总赛不过年富的光绪,挥舞着“衣带诏”的康有为还有很大市场。与工商界利益攸关的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多为立宪派发动。在文化领域,如京师大学堂和商务印书馆,大抵仍以立宪人士为核心。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报》与《新民丛报》观点的主要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改良派依旧活跃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中,欧洲出现了一个历次战争从未有过的现象:苏联、波兰、法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阿尔巴尼亚、希腊、丹麦、挪威等国被占领的地区均开展了抵抗运动。这些抵抗运动都是政府或政党(大多是共产党)发起的,都有自己的领导机构和活动区域。和“正面战场”的正规军不同,各国抵抗运动是在敌后的“第二战场”作战,主要采用非对称的游击战。各国游击队均在根据地、游击区建立了政权机构,起领导和发动人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抵抗运动得到人民的支持,日益发展壮大。到了战争后期,抵抗运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游击队发展成正规军,南斯拉夫游击队就是典型例子。各国人民的斗争,不但歼灭了法西斯军队几十万人,而且还牵制了用于镇压游击队和维持被占领区治安的大批敌军。据不完全统计,德军有200万-240万人被牵制在后方。
——摘编自陈海宏等著《欧陆烽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欧洲被占领区抵抗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被占领区抵抗运动的历史意义。(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交涉时,恭亲王奕竭力反对长江通商。捕拿外国交涉代表最初也是他提议的,所以他是属于剿夷派的。两年后被留在北京议和时,他惊喜地发现,洋人不仅向他展示了西方火器的锐利,而且公开提议要按西洋的模式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和铸造武器;英法联军居然能依据和约撤退军队,交还首都。基于此,他和军机大臣文祥等确立了以夷器和夷法对付夷人的大政方针。奕主政的总理衙门还关注到了西方的国际法。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来华,在天津大沽口外和丹麦商船发生冲突,李福斯下令捕捉三艘商船为其战利品。恭亲王依据美国人丁韪良提供的国际法知识,抗议这种将欧洲争端扩大到中国“内水”(领海)的行径,并拒绝在公使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处境尴尬的李福斯被迫放船并支付1500美元的赔偿金。事后,恭亲王散发了三百本国际法译本给各省当局。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1)根据材料指出奕对西方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奕对于洋务运动的作用。(8分)
历史参考答案:
45.【参考答案】(1)国家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吏治改革初见成效。(6分)
(2)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简化了征税手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减弱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9分)
【试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上重大改革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状况相关,经济改革更具有较强的被迫性。要求考生通过材料阅读,把握明朝中期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总结出改革必要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题从经济角度设问,而万历新政从政治改革入手,其吏治改革的成效为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查出大量被豪强地主隐匿的土地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改革的背景相呼应;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减少了官吏从中舞弊的机会,广大人民特别是无地、少地的农民负担有所减轻;赋、役都折银征收的做法迫使农民将实物换成银两,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不再亲身服役的规定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走向松弛。
46.【参考答案】(1)《民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推行民生主义。
《新民丛报》:保留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派的民生主义。(6分)
(2)日俄战争结局的影响;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改良派的主张和活动仍有一定社会基础。(9分)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乃至民国初年政局变动都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息息相关。考生一方面要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又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通过比较鉴别出《民报》与《新民丛报》观点的不同。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归纳20世纪初改良派依旧活跃的原因时,考生需要认真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认识到改良派活跃与时代各因素间内在关联,并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47.【参考答案】(1)波及范围广;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以游击战为主;得到人民支持。(8分)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壮大了人民力量,对战后欧洲格局产生了影响;增强了相关国家的民族意识。(7分)
【试题解析】本题以二战期间欧洲抵抗运动为主线,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欧洲抵抗运动的特点。考生充分利用所给的材料,从多个角度即涉及的地域,组织领导,群众基础,抵抗方式等方面概括即可。第(2)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被占领区的抵抗运动的历史意义。旨在考查考生对所给的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意义可以从直接意义、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方面去分析。
48.【参考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学习利用。原因:外交实践的经历;对西方的了解;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7分)
(2)作为洋务派的中央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支持地方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促进地方官员了解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但无法消除保守势力对洋务运动的阻挠。(8分)
【试题解析】本题旨在检测考生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作用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所给的“反对长江通商”、“捕拿外国交涉代表”和“确立了以夷器和夷法对付夷人”等信息点,不难概括奕态度的变化;通过解读“议和”、“发现”的内容和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信息点,分析总结出变化的原因。
第(2)问要求从这几个方面概括奕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考查考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全面性。认识指导实践。奕等人对西方态度的变化,在中央和地方的开明官员中形成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开始后,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渐增多,了解西方通行的国际法势在必行。但是,顽固派势力强大,他们指斥洋务为“奇技淫巧”,这是奕等洋务派官员所无法消除的,也是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目的的重要原因。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 | 安徽高考数学试题 | 安徽高考英语试题 | 安徽高考理综试题 | 安徽高考文综试题 |
安徽高考语文答案 | 安徽高考数学答案 | 安徽高考英语答案 | 安徽高考理综答案 | 安徽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