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洛杉矶从事市场工作的小文及归国后在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系当教授的胡雪蛟,近日参加洛杉矶地区“中国国际海归协会”聚会时表示,强烈感受这两年内,海归队伍不断壮大。
小文说,早就动了回国发展念头,并在网站认识不少朋友。目前在一家公司工作,老板连绿卡也不想替她办,希望回国自己开公司。小文说,华人海外创业很困难,多是给人打工;而国内目前市场潜力大,很适合希望创业的人士打拚,虽存在风险,她仍跃跃欲试。
胡雪蛟清华大学毕业,2001年来美国史丹福大学念博士,毕业后到英特尔公司工作,薪水不低。但三年后发现,工作限制多,发展空间小,虽生活稳定,却距离他的理想很远,决定回国作教授。他说,在国内大学应聘就是教授,加上海外名校毕业,受到更多尊重,不到一年,他已出任副院长,并有很多机会展示研究。
胡雪蛟和小文都表示,不同行业海归人士要做好不同心理准备,在国内境遇也不同。
例如研究、技术类人才往往只要个人背景、能力。但一些讲究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要求高的职业,对海归人士来说,往往会“水土不服”。
在海归组织中,也有很多人“不得不”回国,有的是独生子女需要回国照顾生病的父母,或像将于4月归国的郭小姐一样,回国主要是恋爱失败,宁愿回去相亲。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留学生不再被“绿卡”牵绊,而是更积极主动的选择人生方向。
海归也有地域影响,家在大城市、原本生活条件不错或国内有势力、背景的留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回国,回去的生活比在美国“打工”更有前途。但来自小地方、家境不好的留学生则更愿意留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