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不宜鼓励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自费留学生“低龄化”问题引发各方关注,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很多中国父母走出国门,把孩子带到国外读书;二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家庭经济支付能力的提高,国人追求优质、多样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海外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历史较早,程度较高,吸引了这部分需求;三是世界很多国家都在争夺中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这也反映了世界对我国教育的认可等。>>>发表你的观点
但是,国家没有鼓励这样做,我们主张学生的义务教育在国内完成。最好在18岁成人以前,孩子在中国的根要扎得深些。清末的“幼童留学美国”活动是在当时情况下做出的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但时过境迁。成才之路是多样的,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概念却是共性的,是根本的,一个中国人如果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他的中国的根不深,“三国”也看不懂,“红楼梦”也不会欣赏,他的身份、地位、价值、感情将会是痛苦的。
另外,育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单纯学语言和技术,而很早就远离父母,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
“中国模式”应叫“中国案例”
现在全世界的媒体都在评议“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到底是指什么?说法也相当不一致,甚至有的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这个词原本不是中国人提出的,如果是指60年来,特别是30年来我们改革开放的理念、思想、实践和实践结果的总括,那我认为叫做“中国案例”更正确,因为“模式”一词有示范或样本的含义。
实际上,“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还在发展中。中国存在着许多需要继续改革的问题,诸如,东西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贫富不均,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不够全面和公正,腐败现象的存在等等。但不是中国人自己没有看到这些问题,而是改进需要过程。看见了,怎么去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们愿意说明我们的成功和不足,以增加对我们的理解。但绝没有推广“中国模式”的意思。至于有的发展中国家参考了中国的某些做法,就像中国参考外国的某些做法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议,都是仅供参考,我们总得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