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体,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问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有:(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2.(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的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
(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问题。
(3)教师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考虑每种行动的结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4.(1)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问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给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七、论述题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八、案例分析题
张小强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张小强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
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张小强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2.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