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1)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低年级儿童对教师充满崇拜和敬畏,三年级开始不再无条件服从信任教师。
2.D【解析】小学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3.C【解析】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4.D【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5.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6.A【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以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因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
7.B【解析】加里培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心智动作形成的研究,并于1959年正式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8.B【解析】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9.B【解析】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中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属于横向迁移。
10.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二、多项选择题
1.AD【解析】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2.AD【解析】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动机可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ABC【解析】略。
4.ABD【解析】根据练习途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5.BCD【解析】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
6.ABC【解析】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7.ABD【解析】C项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8.ABC【解析】交往困难属于学习困难综合症。
9.ABD【解析】儿童厌学症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10.ABC【解析】记录方式通常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三种。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