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电影,叫《咱们村里的年轻人》。说的是太行山脚下一群青年农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意识让自己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故事。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跑到城市里去了,变成了农民工。有报道称,在不少南方城市,大部分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完成了城市人的身份认同。但是,村里的故事不会完结,有的时候甚至还相当热闹。
不少村庄迎来了一拨拨新的年轻人。不过,这些年轻人不是来当农民的,是来领导农民的,是来当村官的。村官这个岗位不仅受关注,而且有越来越花样翻新、炙手可热之势。
大学生村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国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民科技致富领路人,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大方向。被大学生村官顺利带上致富路的村庄当然有,但目前似乎还不是太多。大家查一查网上的新闻,最热的是女大学生村官在新婚前被杀害。其他的,还有江苏省成立大学生村官心理辅导团、大学生村官享社保、模范大学生村官成立宣演团等。大学生们到农村去工作,其实首先还是要学习和深入实际。没有这个必要条件,大学生们那些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如何与农村的现实相对接且产生效益?
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现在又出现了“海归村官”。近日首批35名海归正式成为青海省35个行政村的名誉村主任,今年总计划是50名。这些名誉村主任前往结对村进行为期几日的实地考察,并制定了村庄具体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不知道被聘用的这些“海归”在海外时学的是什么专业,是不是能够在青海农村学以致用。“海归”们当然具有自身的信息、资源、技术和人脉优势,但是,这些在偏远的青海农村是不是依然是优势?国外的经验,在青海是不是适用?国外的技术拿到青海农村,是不是能够产生应有的效益?海归的海和青海的海,是一个概念吗?
村官要懂村里的事,就算是帮忙牵线搭桥争取项目引来资金,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需要见过世面的人物来引领,但是农村不需要不切实际的人来挥斥方遒。当年红军还被共产国际的专家给折腾得不轻呢,如今咱们可别就为图个名声白花钱白费力自己折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