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80后海归生活面面观

2011-10-31 21:08:39 admin 墨尔本海归留学生生活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80后海归生活面面观》由08月28日报道。


CFP供图

在海归大潮中,大致可以分两股洪流,一是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另一个是新世纪的留学生。前者以“60后”居多,而后者以“80后”居多。

上世纪90年代末,掀起了一股留学热。那时,海归还是个令人仰视的名词。而时隔10年,现实陡然发生变化——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回国留学生人数约达50万人。海归这个群体,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海归”这个牌子的含金量急速下降,海归们的“幸福时光”也已然成为过去。

当褪去了头上的光环,80后海归们又情归何处?在现实中,他们又面临哪些困惑?我们截取四个样本,希望对未来的海归们有所借鉴。

国内的生活似乎“水土不服”

去年年底,28岁的赵元正(文中出现人物均为化名)回到了国内。

在回国之前,赵元正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他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年收入折合人民币50万元。

在墨尔本,赵元正过着一种波澜不惊的生活:早上9点半上班,下午5点下班,晚上大部分时间窝在家里上网。一周休息两天,一天用来打扫房间、逛超市,另一天则约上朋友看看电影、钓钓鱼。

赵元正已经适应了墨尔本的生活。他说,这可能跟自己的个性有关,他喜欢静,而墨尔本的生活环境正契合了他的这种心境。只是有时候,赵元正会想家,想家里的双亲。也有时候,听着网络那头的发小侃侃而谈,国内的工作是多么有挑战性,夜生活是多么丰富,赵元正的心也会被撩拨得痒痒的。

回国,是因为父母的再三催促。赵元正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希望他回到国内,结婚,生子。这也是相当一部分80后海归最终选择回国的一个重要理由。

当然,赵元正也有自己的想法:“墨尔本的生活平静归平静,但自己的潜意识里,总希望生活有点变化,而且回到国内,在身份上会有种认同感和归属感,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回国前的一个假期,赵元正曾回到宁波,与一家银行接洽。但是第二轮面试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放弃,放弃的理由是“工作理念相差太多了”。

去年年底,他回到国内,并顺利地拿到了在上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机会。

其实,对于一个在国外生活了9年的人来说,国内的生活真实又略显陌生。赵元正说,等他真正在上海落了脚,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国内的一切与9年前已经大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理念上的。赵元正不得不感叹,当他悠闲地在国外生活的这9年时间里,自己的祖国正在以他始料不及的速度飞速发展着。

赵元正工作的单位,尽管是一家外资企业,但在他眼里,依然带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说,加班,“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7点。”

这里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让他觉得喘不过气来,“在墨尔本,每天下午有下午茶时间,临下班前,也能去乒乓球室打打乒乓。而现在,工作时间即便是接一个私人电话,也得催促着对方快点说。”这让他时常怀念墨尔本,那座天很蓝,日子过得很慢的城市……

有时,赵元正也会感叹:国内的生活成本太高了。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上海,一杯星巴克咖啡要二三十元,我一个小时赚六七十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我工作一个小时只能买3杯咖啡;而在墨尔本,一杯咖啡3澳元,我一小时可以赚30澳元,也就是说我工作一个小时可以买10杯咖啡。”房价更不用说了,“上海稍微好一点的地段,四五万元一平方米,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五六百万元,这在墨尔本,都能买一幢别墅了。”

一次,公司的一个老海归在饭桌上拍着赵元正的肩膀说,“你在上海想要找一个还不错的妻子,你一定得是有房有车的人……”

赵元正不是没问过自己:如果不依靠父母,光凭自己一个人打拼,一年拿着税前25万元的年薪,那“需要多少年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事实上,只要回想一下,自己将要面临的现实:找妻子——生孩子——养家。你就会觉得作为一个出过国的80后,自己都快跟不上脚步了。你要怎么拼搏,才能游刃有余地养妻子、养孩子、养家?”赵元正无奈地表示。

事实上,对于未来,赵元正并没有明晰的规划,“也许会回墨尔本,也许会留下来,慢慢适应,并接受国内的一切。”他沉默了一会,说:“谁知道呢!”

过上了“体制内”生活

2009年,金融危机。当王一恒飞赴大洋彼岸的时候,多少有点这样的想法:既然国内工作不好找,不如先缓一缓,去国外充充电。

在英国华威大学,王一恒读的是劳资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提起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王一恒语气里依然透着几分骄傲,“这个学校在全英排名第四,而我读的商学院在全欧洲排名前二十。”

之所以读这个专业,王一恒也是有过考量的,“那个时候国内的人力资源很热。”他甚至给自己设想好了未来:毕业后回国,到北京或上海的外资企业谋一份工作。

王一恒所在的班,有9个中国留学生。后来熟了,他才发现,大家的想法基本一致:等在英国念完硕士后,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但事情并没有大家想像得那么美好。等到毕了业,摆在大家面前的几乎只剩一条路:回国。“当年在英国找工作竞争很激烈,即便是英国当地人,失业率也相当高,更别说为我们这些外国人留位子了。”王一恒告诉记者。

2010年10月份,王一恒毕业回到宁波,进了一所高校,过上了“体制内”的生活。

事实上,王一恒出国前,并没有想过要进“体制”,但等他回来,并身处于“体制内”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这份工作令多少人艳羡不已。其实这些年,国内越来越多年轻人,已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了挤进“公家的单位”。而这,是之前一直专注于学业的王一恒所不知的。

现在,王一恒在大学团委里工作,同时兼教几门选修课。他越来越满足于当前的一种状态:尽管收入不高,但是,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都是眼下倍显金贵的因素”。有时,看着曾经的英国同学,不断地从一家外企跳到另一家外企,他也会心生几分庆幸,并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问起英国的那段留学经历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时,王一恒想了想,说,在教选修课时,他也有意地借鉴英国的教学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课挺受学生欢迎,“有200多名学生选修我的课。”除此之外,他似乎也找不到其他优势。

但是今年,王一恒所在的高校又招聘了几名“海归”,这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其实看得更远一些,当一所高校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时候,我想,海归也会越来越有用武之地吧。”

世界观、爱情观变了很多

张恺回国后对结婚话题一直避而不谈,在他父亲的眼中,他是一个让老父亲声泪俱下的不孝子,家人将他送出国为的就是让他将来能有个好生活。可是没想到,当初那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在国外待了十几年后,却变得沉默寡言。而最大的问题则是,已经30岁的张恺一直不肯结婚。

张恺初中一毕业就去了新西兰,那时是1999年,留学热刚刚在国内兴起。家境不错的张恺算是比较早的一批留学生被父母送到了国外。虽然那边有亲戚,但是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和语言,以及难以下咽的食物,张恺过得很痛苦。“头一两年完全是种煎熬,我英语不好,连点菜都不会。学校里又是完全不熟的新同学,语言不通根本培养不起感情。”张恺说,那时新西兰虽然华人很多,但是像他这样年纪的留学生却很少,因此出来了好几年,都没能交上一个知心的朋友。

三年前,张恺硕士毕业回到了宁波,工作的问题倒没让张恺操多少心。回来之后,他立刻就到了一家知名外企担任小主管。张恺说,公司主管之所以让他当小主管,看中的是他多年的留学经历养成了一种国外的思维模式。然而,在国外待的时间久了,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都产生了变化,尽管这为张恺带来了不错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让张恺一直单身到现在。

张恺告诉记者,自己在国外谈过恋爱,对方是一个华裔的新西兰籍女孩,两个人相处得非常愉快。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毕竟张恺从小在国内长大,两个人在价值观上还有很多差别,吵吵闹闹中,两人分手了。

可是回国之后,张恺却觉得国内的女孩子与他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区别。“国内的女孩很娇气,遇到什么难题最好由男朋友出面解决。她们总希望男孩子能力强,好让自己将来能有所依靠。而我却喜欢国外女孩那种独立、干练。”张恺说。

回来之后,他也试过找女朋友,但总没有合适的。父母也很着急,频繁地托亲友、找婚介,想为张恺物色一个符合他要求的女孩。几年里,张恺相了不下20次亲,但是每次女方询问他工作单位,年收入,有没有房子等这些话题,张恺就立刻板起了脸。20多次相亲,几乎每一次都是以张恺扭头走人收场。

前不久,张恺被父母硬拉着去了婚介所,在面对婚介所红娘“慷慨激昂”的介绍时,这个一米八几的小伙子却一言不发,只是歪着头看着红娘,然后,坚决地说自己暂时还没有要恋爱结婚的想法,“我来这里只是为了家人”。

当问起今后的打算,张恺很淡然地说:“随缘吧。”这个自称思想并不中式的小伙子还是比较相信缘分,他说在国外很多人四五十岁都不结婚,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真爱。目前来讲,他也希望自己能在国内找到自己的真爱,然而这一切在他看来并非那么容易。

张恺现在自嘲是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有外国人雷厉风行、一板一眼的做事方式,却也有他们固执、苛求完美的思想。“我觉得等我在国内生活时间再久一点,再多吸收一点国内的价值观、爱情观,或许到时就会找到合适的女孩,成家立业。”

“海归”回来差点成“海待”

很多人都想不到孙凡会出国,在家人、同学的眼中,孙凡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考进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大学四年一直是学校里的名优生,年年拿奖学金不说,好几个单位都抢着要他。

2006年5月,离毕业还有两个月,孙凡执着地飞去了澳洲。在他眼中,那些抢着要他的单位他都看不上,他心目中理想的起步点至少是国内500强,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出国的目的就是要深造镀金,孙凡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再加上一张国外研究生的文凭,一定能找到他理想的单位。

为了帮儿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孙凡的妈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抵押了房子。在孙凡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从小就跟着妈妈相依为命。多年在单亲环境中成长,也让孙凡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比其他同龄人要强很多,这可能也是孙凡不惜一切,执意出国的一个原因。

孙凡在澳洲进入的是排名前十的知名学校,读的是工商管理,这与他大学时读的化工专业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在澳洲的两年时间里,别的留学生生活十分悠闲,每天可以有大把的时间上网,甚至还有短假期出去旅游。孙凡却特别的忙碌,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一份导游的兼职,基本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

“我的家庭比不上其他留学生,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在澳洲完成我的学业。”孙凡说道,他不像其他留学生,还在为留在国外或是回国而纠结。从踏上出国旅程的那天起,孙凡就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国外多学多看,回来后进入大牌企业,然后出人头地。

在澳洲的留学生活一如孙凡计划的那样,他学到了很多国内大学都未曾有过的管理理念。然而,回国后的境遇却不是他想像得那么顺利。

2009年1月,孙凡毕业回到了宁波,1月份正好是各种招聘会、人才交流会的密集时间。孙凡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文凭可以进入理想的单位,可是一连应聘了六七家单位,结果都没了下文。

孙凡说,在他应聘的企业里,他这种学历和“海归”背景的应聘者多如牛毛,有几个招聘单位甚至看都没看几眼他的简历,就直接让他回去等消息。

“‘海归’现在到底含金量有多高?是不是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在招聘单位眼中都一文不值?”一连的应聘受挫让他意志有些消沉,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信念是不是太过理想化。

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孙凡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自称是人生的最低潮,原先在学校里的那份自信和优越感荡然无存。孙凡说,那个时候,其实他已经自降了不少要求,只要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不是500强企业也无所谓了。可尽管这样,孙凡依旧没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家里待了两个月之后,孙凡最后进入了一家外企担任总经理助理,年薪12万元。这份工作还是妈妈托人介绍的,他说自己本想回来之后不靠家人,没想到到头来还是要靠妈妈才能找到工作。

去年,孙凡从原公司辞职,自己成立公司创业,一切从头开始。周围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孙凡的海归背景了,在别人眼中,他和普通大学生毕业创业没什么两样。不过孙凡却认为留学的那段经历是自己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没有这段经历,他不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迅速地融入外企的工作,并积累那么多资源支撑自己开公司创业。

“留学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虽然我比别人艰辛,但是我相信有了这段经历,我今后的路会走得更加顺畅。”孙凡说。

分享

热门关注

新加坡留学申请成绩 去新加坡留学要考雅思吗

新加坡留学申请

高考成绩可以申请日本哪些院校留学

日本留学要求

加拿大留学研究生专业选择有什么技巧

加拿大留学读研

没考雅思可以去英国留学吗

英国留学雅思

日本理工科专业留学的专业方向有什么

日本理工科专业

波兰卓越计划旨在缩小与欧洲精英的差距

波兰高等教育

去日本留学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注意什么事项

日本留学事项

英国留学申请结果不理想可以补申吗

英国留学申请

美国的研究增长依赖与中国的合作

留学美国须知

科技将如何改变学生的大学生活

QS大学资讯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