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中国华生生物论坛在长沙开幕,500多名与会代表各抒己见,为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几位优秀海归人才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孟广文教授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发挥自己国际化教育背景优势,总结德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我国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孟广文教授说,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而应该通过国家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扶持与服务应用到普通农民的生产过程,保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地区的现代化与城市化,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
国际生物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绿色产业研究中心常务主任、首席教授吴楠,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北美著名大学交流。作为一名海归人才,他对生物产业管理及其竞争力的培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吴楠经过调研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中国的生物技术水平和世界前沿的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并不大,而国内现行生物产业管理则显得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普遍缺失、战略定位及其有效实施有待提升、各区域孤立发展尚未形成资源互补而有效的战略联盟、宣传普及工作尚不到位等方面。只有用良好的管理整合国家战略、技术、资本、人才和机遇等因素,才能使生物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
吴楠认为,现在国内的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都已具备较高水平,但在两者的交叉结合上还有待提高。这就恰恰为海归提供了契机。
为此,吴楠通过整合资源,培养生物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和培训生物园区在职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以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这些都只是‘前进中的问题’,前景还是很光明的。”吴楠笑谈道,“另外,能将自己所学为中华崛起尽一份力,是一个海归学者的良知和义务。”(留学群 liuxueq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