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体育总局: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体育总局: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正式发布。《报告》称,800米、1000米耐力测试,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有大学生跑到一半发生晕厥等状况。这是因为“大学基本是放养教育,很多同学平时不锻炼,体质堪忧”。
情况真是这样吗?记者昨天在南京部分高校随机采访,很多大学生表示,进大学后运动量的确比中学时少了很多。有同学认为“年轻,不锻炼也不会受什么影响”,还有同学坦言比刚上大学时胖了不少。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金凤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报告称
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自从2007年颁发中央7号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以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了改变。”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员、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说,这些改变包括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但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相关成绩持续下滑。统计衡量爆发力的50米跑成绩,中小学生过去几年都有提升,而大学生成绩仍在下滑,其中城市女大学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力量素质方面(包括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19岁至22岁的大学男生成绩与初高中生成绩持平。
江苏
中学生速度与耐力突飞猛进大学生体质乏善可陈
江苏省教育厅近年来持续追踪江苏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显示,江苏中小学生身体指标逐年上升,特别是速度和耐力。例如2012年,中小学(7-17岁年龄段)男女生50米跑平均成绩均比2010年快了0.06秒;2013年,中小学男女生50米跑平均成绩与2010年相比,均提高0.09秒;2014年,这一数据又被刷新,50米跑平均成绩分别快了0.26秒和0.24秒。
耐力性的长跑也齐头并进。同样以2010年的数据作为参照系,2012年,初中(13-14岁年龄段)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的平均成绩分别快了2.8秒和1.4秒;之后,姑娘小伙子像踩了“风火轮”,2013年男女生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6.9秒和4.2秒。2014年,这两项平均成绩分别快了11.2秒和5.4秒。
相较而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乏善可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14年与2013年相比,大学男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米跑及长跑成绩出现不同程度小幅下滑。如:大学男生的50米跑成绩比2013年下降了0.04秒。
专家说法
大学体育课长跑时间难以保证
“江苏大学生体质整体状况要比中学生弱。”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潘绍伟表示。
“就长跑来说,一般大二时学生的体能会提高,到了大三、大四,平均会慢10秒-15秒。”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说,大学体育课只有大一、大二有,这几年,虽然有高校坚持给大三、大四学生上体育课,但没有形成氛围,而一旦不上体育课,运动氛围会明显下降。
这与潘绍伟的观察相互印证,“大学里只有两成学生喜欢运动。”
学生不爱运动,大学体育课的长跑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王宗平说,虽然去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每节体育课上,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但因为缺乏监督和考核,能严格按照这个比例来执行的高校不多。目前,大学体育课长跑的时间并不多。”
部分高校
清晨把学生赶出被窝练体能
南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大三的小李告诉记者,他平常会游泳、跑步,“我们大三已经没有体育课,所以全靠自觉。”小李说,一位舍友周末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坐在电脑前。南邮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大四学生小于说:“我还年轻,不运动也不影响生活。”
南大体育部一位老师说,总体感觉最近几年跟以前相比,学生体质有所下滑。“为改善这种状况,南大现在一周给学生安排一个半小时体育课,每堂课留半小时给学生们跑步锻炼,还抓早操和课外辅导,要求学生3个月打卡40次。”
南邮体育部一位老师表示,从三年前开始,南邮开展早锻炼,用硬性规定将学生“赶出被窝,赶出宿舍,动起来”。她说,这项举措实施至今,出勤率已达到98%。
她还表示,南邮曾经有学生因为体测不合格,影响到评优资格。
清华副校长:每年保证教100节课
记者9月1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施一公已正式获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此前,在回应担任副校长后如何平衡科研和行政工作时,施一公曾表示,“我有一个对自己的承诺,过去我已经挺忙了,但教学和科研是不会丢掉的。”(《新京报》9月15日)
中国不缺大学校长,缺的是能拿诺奖的科学家。施一公团队,刚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被誉为“诺奖级成果”。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一位讲席教授认为,“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在这种背景下,传出施一公将出任清华副校长的消息,坊间的担忧多过祝福。
担忧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施一公升任副校长后,还有没有时间搞科研;二是还有没有时间教学;三是会不会利用行政资源实现赢者通吃。此外,或可关注的是,施一公还能否保持当初的锐气和赤子之心。回国创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时,他曾直言: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是利益当先,而不是事业当先。
这些担忧并非无缘无故,揆诸现实,能找到诸多例证。施一公已表示做行政工作和教学科研两不误,他称自己每年在清华要教约100节课,“这是雷打不动的,无论是不是副校长,我相信我的课一节不会减,只会增加。”这种坚持,值得尊敬。
2008年施一公就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去年12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行政事务在身似乎并未影响科研和教学——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撰写出有“诺奖级成果”的两篇论文,同时被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除了施一公之外,不能不提的是科研团队里的三名85后。这一“诺奖级成果”并非施一公独立完成,而是由一个年轻团队合作完成,据清华大学新闻网介绍,两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创业博士,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万蕊雪。3人中,年龄最大的闫创业今年30岁,而杭婧和万蕊雪则分别是26岁和25岁,真是后生可畏。
施一公笑称:“三位学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主要的作用就是领导团队讨论问题,学生有时候开玩笑说我就是个打酱油的。”这是谦虚,也是调侃,但三名年轻人确实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科研路,不平坦,需要胆大、心细,需要传帮带,需要潜心静气,也需要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万蕊雪说,“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
据报道,当论文发表后,施一公称,在迄今25年的科研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某项科研成果如此兴奋。20年前,施一公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时,也是20多岁的年轻人。当一批高智商又能沉潜下去的年轻人热爱科研,不断拿出科研成果时,值得为之点赞。
关注施一公升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关注他如何平衡行政工作和科研,更要关注站在他身后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就是希望,也让我们对中国科研的未来更有信心。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