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大学新生购物有点狠 还未入校门就花了2万,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大学新生购物有点狠 还未入校门就花了2万
8月中旬,眼看新生入学的日子将近,给孩子购置入学行囊,已成为许多大一新生家长的头等大事。除了添置生活必备品外,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已成为学生的必备装备。有的学生从上周开始,便和父母一起准备。有父母晒孩子开学账单,还未入校门就花掉2万元,开学消费花掉4个月工资。
现状
数码产品是最大支出
2015年考到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同学,月初与爸妈去香港玩了几天,顺便进行了大采购:“苹果三件套”中的笔记本电脑、iPhone6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其他一些行李箱、鞋子等等,总共花费了两万多元。陈同学说,这些都不算‘高配’,我身边好几个同学甚至买了上万元的单反相机。陈同学的父母说,“出门在外总不能让孩子委屈。该买的还是得买。”
“现在的孩子买手机一般都买1000元以上的,3000至5000元的买得也不少。以前苹果6手机一天也就卖一部,现在一天就可以卖四五部。”一位专门从事数码产品预订的店主表示。“这段时间我们店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卖得最多,其中手机卖得最好,增幅大概在10—20%左右,而电脑增幅在10%。”旧城的一家数码商城销售人员说。
“算算孩子开学要买的东西,我都吓了一跳,竟然花了近一万元钱。”市民冯先生说。这个月冯先生花4000元给孩子买了部手机,花2000元买了平板电脑,加上书包、行李箱、床铺等生活用品,算下来将近1万元了。
在某品牌柜台前,一位家长跟孩子来买了一款4000多元的手机,这位家长说:“孩子就是喜欢这部我也没有办法,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现在孩子开学都要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少则花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家长负担太重了。”
支招
不求最贵 但求实用
提起开学装备,考上安徽学校的小李同学则说,他的大学行囊比较“平实”,入学装备计划在5000元以内。同时,他认为,“数码四大件”没必要,比如单反相机、平板电脑有没有都可以。小李说,在高中买的很多东西上大学都还能继续用,包括手机、笔记本。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家里只给他添两套秋冬季的衣服。
小李的母亲认为,孩子考上大学,适当的奖励、添置些新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都是应该的,但前提是要从家庭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就不花,绝不在物质上盲目攀比。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手机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高端品牌一般在四、五千元;国产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价格大都在三千元左右。而高端品牌则高居不下,还有一些品牌在七千元以上,例如苹果、东芝、微软等。
在采访中,部分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都表示,不能用钱来定下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点是必须坚持的——不求最贵,但求实用。
建议
理性消费 切勿盲目攀比
相比于90后大学生的开学装备,70后的刘先生看在眼里,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涯,他大叹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他在90年代考取华南理工大学。他说,当年他带着一床被子,一袋衣服和日用品就去学校了。“当时没有什么通讯工具,BP机是一种奢侈品。”汪先生笑着说,有条件的同学买了个BP机别在腰间,就是前卫了。“如今的大学新生属于90后,他们家庭条件比较好,如果专业需要、家庭条件也允许,可以带笔记本电脑。”
对于一些家庭而言,供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学费、生活费以及学习的必需品购置等等,四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对于有的经济困难家庭,支付这笔开支会更加困难。节衣缩食的家长有之,兼职的父母有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强求家长买什么苹果之类的“奢侈品”,实则不该。
据了解,一些学生及家长之所以重金购买开学装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觉得其他同学有,而自己没有,会觉得没有面子;二是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溺爱。而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就过度消费。
对此,有教育人士表示,在大学开学初期,置办必要的开学装备是必须的,但不能因为所谓的维护孩子在同学面前的自尊心或面子而盲目消费。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方式,也极大可能会因为虚荣而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炫富行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商量着怎么去合理花费,也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经验”。过度的“开学消费”就是“开学浪费”,学生及其家长都应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和家庭负担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