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推崇教授治校二十年成就亚洲第一

2011-08-23 11:50:50 admin 香港大学教授
《香港科大推崇教授治校二十年成就亚洲第一》由08月23日报道。

大学不是象牙塔

科大创立之时,吴家玮曾和当时的几位副校长有过争论。他希望在学术和行政副校长之外,再设一位研究及发展副校长—把科研成果的开发带入大学的正统管理层,这是吴家玮在判断了香港环境之后自创的制度。

在当时,吴家玮的这一决定很难得到多数同事的理解。即使并不反对将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大部分教授也不赞成校方直接卷入其中。一位来自普林斯顿的教授对吴家玮说,大学就应该像普林斯顿那样,醉心于基础研究,等着工业界找上门来,投资开发。

在美国,这样或许可行。但对香港,吴家玮缺少这样的乐观。香港人没有耐心,假如科大不快点拿出些东西,他们很快就会质疑科大的存在价值,继而减少对科大的支持。而如果大学自己成立部门,抢先转移成果,以科技造福工业和金融。这样,工商界自然也会回报大学。

在反对的声浪中,吴家玮还是找到了一位支持者:时任研究中心主任的陈介中。来科大前,陈介中一直在加州理工大学的喷气推进实验所从事太空研究—研究直接用于应用,对于吴家玮想开展的事情,陈介中非常熟稔。

1993年,陈介中一出手就搞出了新鲜事:科大接下了第一笔大规模合同研究。政府正在大屿山建新机场,此地山陡风强,极其容易出现风切变。而风切变是飞机降落的大敌,曾多次引致航空事故,因而需要完全可靠的预测警报系统。

靠多年做系统工程的经验,陈介中让香港政府破天荒地没把这笔“大单”交给哪个外国顾问公司。科大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了这个项目,交了卷,赚了钱。

“不对,”吴家玮自己纠正道,“学校不能叫赚钱,叫盈余。”而这笔盈余,科大用来继续开发别的项目。

“风切片”项目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使一部分人开始了解科大除了可以做学术教研外,还能为社会带来实用功能。而到如今,这套体系更为成熟:分管研究及发展的副校长之下,另有技术转移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一批帮助教员转化科技成果的行政部门。

“这和中国内地很多大学的校办企业、校办工厂不一样。”吴家玮解释道,“科大的想法比较像美国:学校可以—但并不愿意直接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说在特别的环境下,也会开创公司,那也只是为了插秧,而非在商界耕耘。一遇到适当的机会,学校就会把公司脱手,而不是长期拥有,包括知识产权也会低价放还给外出创业的师生。”

但对励建书教授而言,以上这套看上去有点复杂的体系和他无关—他所从事的数论与李群研究,静静地躺在纯学术研究范畴,暂时看不出转化为任何轰轰烈烈产业的可能。

所幸,在这里,基础研究同样被支持。学术副校长史维告诉记者:“我们支持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有的领域很窄,可能全球只有几十个人在做,但他们的头脑非常出色,我们一样会支持。”

分享

热门关注

新加坡留学申请成绩 去新加坡留学要考雅思吗

新加坡留学申请

高考成绩可以申请日本哪些院校留学

日本留学要求

加拿大留学研究生专业选择有什么技巧

加拿大留学读研

没考雅思可以去英国留学吗

英国留学雅思

日本理工科专业留学的专业方向有什么

日本理工科专业

亚洲适合留学的国家有哪些

出国留学国家

作为行业专家的教授教学4大优势

专业人士教学

阿联酋称其AI重点大学世界第一

阿联酋新大学

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UE) 艺术设计教授走进山西传媒学院

“一带一路”对欧洲国家的留学有什么影响?

欧洲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