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读书一直是获取知识的最大来源,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类似学校的学堂或是私塾,而后渐渐是国家建设的学府,一直到今天的学校,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小学生读书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
一、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二、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三、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四、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五、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六、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七、居里夫人的求学故事: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九、杨振宁发誓做真读书人:一次,父亲外出办事,临走前嘱咐杨振宁在家好好读书。父亲走后,杨振宁读了一本叫《龙文鞭影》的书。读了一遍他觉得内容都知道了,就放心出去玩了。父亲回来后,得知他读了《龙文鞭影》很高兴。父亲问:“读完这本书,你觉得有什么收获吗?”“收获?” 杨振宁摇摇头,这个问题他没想过。父亲说:“读书不在于读多少,关键要读透读懂,否则不如去玩。” 杨振宁深深地低下了头。半个月后,杨振宁主动找到父亲,滔滔不绝地讲述《龙文鞭影》里的故事,父亲摆摆手让他停止。父亲说:“只会叙述是假读书,真读书要把书消化在头脑中,为思想服务。” 杨振宁点点头:“我要做真读书的人。”
关于读书的励志名言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6)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苏轼)
7)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曾国藩)
8) 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宋)朱熹
10)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神童诗·劝学》
11)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
12)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元)许名奎
13)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14)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15)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明)唐寅
16)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郑耕老
推荐阅读:
读书手抄报 | 我读书我快乐手抄报 | 读书笔记 | 读书名言 | 读书心得 | 读后感 |
读书手抄报 | 我读书我快乐手抄报 | 读书笔记 | 读书名言 | 读书心得 | 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