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学院硕士生 王昭
骚乱过后,伦敦居民志愿组织起来,打扫被打砸抢烧行为破坏的街道和店铺。
一直想为伦敦,这座让我疯狂了十几年的城市写一点东西。 很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国的某个南方小城度过着漫长而躁动的青春期时,我便已在心中构勒出了伦敦的千种面孔。
这种想象是美好的,单纯又混合着对未来的期待。现在,我在租来的位于伦敦北边的寓所里,读着关于暴乱的新闻,看着这座城市浓烟四起,不禁感叹,这个世界总是比想象中的要来的脆弱。这座巨型的城市是热闹的,也是孤单的。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一个城市,不管你是路过还是居住过,心里刻下的烙印是不会重合的。也许这些烙印已被符号化,或是红色双层巴士,或是大笨钟,但深藏在这些符号下面的,是这座你停留过的城市的肌理和内核。
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愿意放开心怀地去打量置身其中的事物。所以,那些所谓暴乱的煽动者才会肆无忌惮的去破坏掉他们和别人生活中的种种烙印。
我经常在想,9.11发生后, 纽约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重新接受他们的城市,纽约城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当一座城市面临着灾难时,人们是会选择逃离,还是选择与城同在?
今天,我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在伦敦经历着一场骚乱,当我看到伦敦人自愿去清理骚乱现场,当我了解到不同种族的人团结起来去保护自己的社区,当我知道居民给连夜执勤的警察送水喝的时候,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在伦敦,地下铁的随便一个车厢里,你就可能看到不同种族的面孔,从诺丁山法国餐馆的落地窗望出去,街道上可能是正在狂欢的加勒比海地区的后裔,路边互相打趣的中国人又让你恍惚觉得自己回到了家乡的街头。
也许正是伦敦这种包容万象的气质,深深的感染了这里的人们,才使得伦敦人能去拥抱这个城市的光明与黑暗,去见证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伦敦才更显可爱与迷人。
寄居在伦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所见所闻微乎其微,但我还是敢说我爱着这个城市,爱着她难以言说的精彩,眷恋她雨后温润的空气,更割舍不了她在我记忆里的味道。也许,这就是一种被戏称为‘londonholic’的病吧。
《学生日记:伦敦骚乱显本色》由liuxuequn.com编辑团队整理,转载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