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从倾听“吐槽”看公民权利
背景链接
2015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召开座谈会。曾写公开信反映行政审批问题的桔子水晶酒店CEO吴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继光作为群众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这是一个稍稍让人意外的结果:他们“吐槽”简政放权改革中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之后,等待他们的不是其他,而是被邀请到国务院办公厅进行座谈。
深度解析
[政府正确对待“吐槽者”的意义]
一方面,这是政府和公民良性互动的样本。一个基本常识是,对于国家的改革和行政举动,只要在合法范围内,公民都可以提出种种建议甚至批评意见,这是公民的权利。而对于行政者来说,最应该打捞这些“吐槽”和批评声音,从“吐槽”与批评声中看到工作的不足,这是行政者应有的胸襟和情怀。以一种邀请座谈的方式来对待网络“吐槽者”,而不是将其当作不可接受的异端,这事实上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良性互动的样本。
另一方面,对于“吐槽者”的态度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吐槽”的声音虽然并不中听,但“吐槽”中往往包含着社会领域中的真实情况,以及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从某种程度而言,“吐槽”其实和“诤言”有几分类似。因为它并没有预先考虑政府部门在听闻“吐槽”之后的感受。如果说,打捞所有沉默的声音,暂时还难以做到,那么,打捞引发舆论普遍关注的“吐槽”声,应当成为行政的自觉。打捞“吐槽者”的声音,既检验着社会管理者对于外界意见的态度,也是社会风气开放与否的表现。
[注意问题]
第一,公民正当权利的表达仍没有得到完全保证。我们该去正视这样的一个尴尬的现实,在公民正当权利的表达上,我们依然困囿于无形或有形的天花板。当然,这首先检视的是公民权利素养的养成。一个现代社会的建成,首先需要建立在现代公民的集结上,而现代公民的重要特征,便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并且能够大胆、理性地表达出个人想法。如果个人的“吐槽”,能够唤起其他人的权利觉醒,或者说倒逼出公共服务的新变,也可以作为促进社会整体向好的力量。
第二,政府对公民表达权的姿态仍未放平。权力与权利之间,长期以来其实都是处于不对等的形态,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话语权,不仅未实现权利的自觉,也未得到权力谦抑的回应。而在现代信息社会,公民的表达尤其是“吐槽”,尽管已然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但是在舆论形态上并未真正脱敏,尤其是在坚硬的维稳逻辑下,“吐槽”甚至可能被视为网络上的异端。如果说“打捞沉没的声音”,彰显出为政者开始正视权利主体的胸襟和情怀,那么,对吐槽者的倾听,则是为政者能在公民的批评和建议中对自身不足的正视,同样也是对公民话语权的正视。
[建议]
社会是一个共同的生活体,每个人都该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对此,专家建议:
从居民角度来讲,给政府部门献计献策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政府角度看,倾听群众声音、采纳百姓意见,不仅会为干事创业打开局面奠定群众基础,更能在“以人民为师”的过程中,摆清服务位置、找准服务方向,真正实现由“政府端菜”到“民众点菜”的职能转变。
留学群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