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城市大学 贺灿铃
本届温网男女单冠军捷克选手科维托娃(左)和塞尔维亚选手德约克维奇。
为期两周的温网曲终人散,男女单王冠上刻上了新的名字。不过对英国人来说,却依然是老套路配合着新剧情,本土天才穆雷又一次止步四强,穆雷山上翘首以待的观众和中心球场外佩里的塑像仍在苦苦召唤着接班人。
四大满贯里温网恐怕是最特殊的一个,它以坐落于伦敦西南角的温布尔登小镇而得名。温网开赛前一个月曾到该小镇游历一番,那种绿色安静与其他英伦小镇似乎别无二致,唯一的不同就是街边无数的网球用品专卖店。但大多数时候这些小店都是门可罗雀,只有在那短短的两周内门庭若市。
每年两周的温网的赛事周是营销英国体育热情的最佳舞台。赛场外硕大的高尔夫球场俨然成了停车场,从英国乃至全球各国各地赶来的网球迷在开幕前数天搭帐篷在此驻扎,以求能买到一张万里挑一的决赛球票,阵势如同今年4月王室婚礼时保皇党人在教堂外守夜。从地铁出口到赛场的路上,赞助商提供三轮车接送球迷,路边也有免费的苹果和矿泉水。志愿者在各个路口疏导人流,即便每天购票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但人们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心安理得,先来后到,不急不慢。善于排队的英国人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并在潜移默化间发酵着人们的耐心和热情。
英国头号种子选手穆雷本届温网再次败在西班牙人纳豆拍下,止步四强。
由于数量限制,每天允许进入赛场的观众大约数千人,中心球场和1号球场的球票早就被预定一空。运气好的球迷,可以在下午5点后买到退赛观众退出的球票。
不过更多的球迷是携家带口,将温网之旅当做家庭聚会和旅行,坐在穆雷山上啃着汉堡,吃着薯条,津津有味地盯着大屏幕,并饶有兴致地在镜头扫过时挥手致意。
又一次失望当然,英国人的热情不仅在于当好东道主。从王室到名宿,从媒体到公众,无一不希望有个本土选手能摘得温网桂冠。上一个摘得大满贯男单桂冠的英国人是1936年的佩里,他的雕像一直树立在中心球场外;如同1966年本土夺得世界杯的队长博比·摩尔的塑像也一直站在温布利球场前凝神远视——英国人至今对1966年念念不忘,是因为他们囊中羞涩到唯有这块招牌来重温足球旧梦。而网球赛场上,从亨曼到穆雷,在温布尔登的最好成绩也就是杀入四强。
本届温网开赛前,夺得女王草地赛桂冠的穆雷不可免俗地被赋予举国期待。当这个苏格兰人在中心球场击败对手后向王室包厢里观战的威廉王子夫妇行礼时,博得了赛场内外的一致喝彩。只不过,面对老对手纳达尔,穆雷的表现完全像个摸不着头脑的小学生,除了拿下第一盘外,后三盘输得干净利落,一点脾气也没有。
虽然英国人早在赛前便戏称如果穆雷夺冠,是全英国的骄傲;如果他输了,他只是个苏格兰人。玩笑归玩笑,但英国人的渴望和落寞却也流露得不由自主,连BBC在赛后都可怜巴巴地求教纳达尔,能告诉穆雷他究竟离拿冠军还差点什么吗?
新的希望本土小将布罗利(右)在本届温网摘得青少年组亚军,澳大利亚选手萨维尔夺得冠军。
从亨曼山到穆雷山,英国人在一次次希望落空后又不免将眼光投向年轻一代。本土小将布罗利在青少年组摘得亚军,让人们看到穆雷山在将来更改冠名权的希望。
英国人发明了众多的近代体育项目,并推向世界,却在近年来的竞争中敬陪末座,为他人做嫁衣。不仅是体育,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有形产业和品牌被变卖套现,英国国势已如明日黄花,但深谙营销之道的英国人却仍旧挣扎着在世界舞台上打造自己的软实力。仿佛在告诉世人,即便已沦为配角,也要把戏份演得有模有样。从王室婚礼到温布尔登,散场时分,热闹和喧嚣已成过去,抬头仰望,便见暮霭间那一抹帝国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