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刚刚赴美国留学时,谁都有份理想,都琢磨着自己是个什么人物,能走出点什么不同的道儿来,可是兔子再精也精不过猎人,自打你上了道儿,就算进了笼儿。老米早把法律订的滴水不漏,十年之内别管你怎么转悠,只要你没有那份对伟大祖国无限深厚以至于铁了心要回国的革命感情,你的路子就是这么一条:求学 - 打工 - 毕业 - 工作 - 办H-1B - (其中或有被擂OFF,或跳槽等意外)-绿卡 - 考本子拿执照,另外还有娶媳妇 -买房子 - 养孩子等三阶段可与前穿插进行 。总之,江河纳百川,从五湖四海来的广大建筑爱好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被纳入这简单的作业流程里。所以要我说说,也只能从这一条道说起。
毕业篇
等到校园刚摸熟了,老师都认识了,看电视关字幕了,接电话不犯怵了,也该卷铺盖卷儿走人了。下一个目标就是找工作。先得给自己定个地方吧,根据一个假期走遍美国东西的印象,于是拿来一张美国地图开始展望未来的发展蓝图。中部的各州就不予考虑了,那地方太穷,哪盖得起楼啊。南部各州也就TEXAS,FLORIDA看得顺眼,不过夏天太潮湿,闷热,不习惯。再就是东海岸和西海岸了。纽约,芝加哥大楼的栉次遴比仍旧历历在目,SOM,KPF,I.M.PEI, Murphy Jahn....一个个大名如雷贯耳,那可是自打进了这行儿就诚心向往的革命圣地啊。发!Resume, Portfolio, Brochure, 狂轰乱炸。丈着自己在国内也戳起过几栋高层的经历和68个学分GPA4.0的成绩,真心希望哪位大师能够好心拿眼角瞅我一下。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而焦急是在发出两个星期之后开始的。按耐不住只好直接询问了。知道这时候发E-mail 是没用的,但真抄起电话心里也有点发毛。几个电话打下来,能通过前台小姐这一关的不多,就是过了到了Human Resources也顶多是个留言。有好心的姐姐劝我说寄了东西就老实在家等着,有消息他们会及时回复的。没折,等着吧。真难熬呀,中间还赶紧买了电话录音机,生怕哪天把什么机会漏掉。到后来,电话响一声,肝儿就颤一下,碰着个小姐的声音就得半天才回过味来,快没折腾出毛病了。等了一个月,宛如石沉大海,这一拨儿毕业算是赶不上了。正筹划着再混一暑假的时候,终于来信了。从邮箱里拿出那薄薄的一封封信,此时的心情跟当初拆录取通知书时是一样的。望着印刷精美的信封,赫然写着那几个响当当的名字,心情一阵激动。紧接着,这激动的心情又被一盆盆的冷水浇得平静了许多。信里极尽委婉,不过到最后差不多都是同样一段话大概是:"Your information has been input to our Human Resource system, and will be kept for 6 months. We will consider any further chance for you if we find any position available....." 第一阶段的努力到此为止,就这样全歇菜了。
借口论文没写完,向系里申请又延了一暑假。看到身边找到工作的哥们姐们相继离去,那饯行的酒喝起来也没了滋味。向众人们讨教了之后才知道,事务所要人都是电话通知面试,来的信最好直接扔垃圾箱里,趁早别瞧了省得闹心。最铁的哥们凭着导师的推荐信奔了芝加哥当年获AIA Firm Award的公司,居然也到SOM,Murphy Jahn瞧了瞧,我居然连这机会都没有,觉得真有点窝囊。打听了后才知道,感情他的这位导师有来历,曾担任过AIA Chicago Chapter的主席,前任的当地名校的Dean,退休后才到我们这里转转,跟芝加哥当地的大腕儿都熟,凭他的亲笔推荐信,当然是一打一准。到此时我才有所醒悟。只可惜本人的导师没名没姓,搬出来只怕也没人认。看来我跟东部各城市是没缘分了,眼光往回一折,就剩下最后一片处女地还在等待开发,看来也只有西行一条路了。
西海岸就去过加州,印象确实不错,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而那地道的中餐,更使我留连忘返。加州从南到北在地图上能很快注意到的就三个大黑点儿,圣地亚哥,洛杉矶,和旧金山,其他的都是小地儿。我别的也不琢磨了,就压这仨了。根据第一次的教训,决定这回得要现实一些。凭印象,好象旧金山的城市太拥挤,另外由于靠近硅谷,房子贵得离谱,再说,咱跟谁也不能跟那帮IT大款们凑热闹,尽管有不少好公司,但是还是活命要紧,先否了。圣地亚哥是好地儿,人见人爱,多次拔得全美最适合居住城市头筹,不过就是好公司不是特多,想了想觉得也不能光顾追求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了,还是学点本事最好,看来它只能放在第二选项了。最后,在美国地图上学摸了一大圈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该落脚的地方 - 洛杉矶。事不迟疑,干脆铁了心去扎根儿了。尽管工作没着落,我也决定先走了。投亲靠友找了一圈儿,在哥们的帮助下,在USC附近,全美最危险的老黑区边上找到了一根据地,尽管晚上不敢出门,不过图个房子便宜。搬迁之后,安电话,接上网,改邮箱,一切就准备停当了。接着,拿着学校借的Profile一通乱查,50人以下的公司免谈,成立25年以上的可以考虑,再从A&E排名50以上的一个个往下理,算是找出了一堆。然后上网站,查各公司的Employement,买来Los Angeles Times查建筑分类广告,三天下来找出15位候选人。开发!这回可小心多了,各家的Cover Letter和Resume的侧重都不一样,针对要人的具体要求去写,基本原则是人家要什么就写什么,最好是让人觉得在这城市里找不出第二个比我更合适的。每家再附上作品小册子。干完了,就开始等了。这回不着急了,也不找麻烦跟人前台小姐套词逗闷子了,老老实实在家死等。心里踏实,日子过得也快。三个星期后的一个清晨,听到了第一位小姐甜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