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教育领域也难置身事外。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近年来猛增。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不搞一考定终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尖子生投身“洋高考”,国内优秀学生不断向世界一流名校聚集。
在这个高考日,“洋高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辨维度。为了向现代一流大学靠近,素有改革先锋之称的南科大,可谓一马当先。可是,由于诉求不一,目前看来改革之路却并非坦途。45名实验班学生被要求必须参加高考,而他们选择了发表网络公开信,表明自己的信念和立场。胆识和魄力,令人赞叹。
从相关报道来看,最新消息是南科大有关人士透露的“高考期间,该校将正常上课。”但是学校对于教育部的高考规定到底作何反应;有无制度性应对之举;是由学校出面、统一担责,还是完全靠学生自主选择,风险自负,这些都仍然语焉不详。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45名学生的选择,都代表了一个准成年人的理性价值选择。而相比这些自称“教改小白鼠”的些许无奈,那些选择参加“洋高考”的学生,更是用脚投票,作出了自己的多元化选择。数据显示,参加“SAT”测试的中国内地考生,2002年只有200多人,如今这一数字每年已直逼2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涌动的都是考生和家长具体的多元教育和价值诉求。
而遥想当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承载了选拔人才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功能。在物质相对贫乏和文化价值不够多元的时代,传统高考的意义不言而喻。几乎是普通底层民众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唯一通道。
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在价值和文化日益多元的社会,高考在“一考定终身”和“价值实现途径”方面无疑优势锐减。而当我们将视线置于更广阔的维度,发现除了加入正在忙着披荆斩棘拓荒创业的南科大之外,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参加“SAT”等“洋高考”,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拿“美国高考”来说,它不搞一考定终身,每年对海外学生有6次考试机会,而且考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这等于把中国传统高考那种单向的而且是一次性的考试机会,变成了一个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式的交流机会。主动权基本颠倒过来,考生可以全凭个人实力和志趣选择心仪的学校,而非相反。
地球扁平化之后,多元选择变得更加家常更加必需。对中国万千考生而言,“洋高考”就是这么一只“闯入”当下中国教育版图的闪着诱人光泽的“苹果”。对握有选择权的莘莘学子来说,别具诱惑,或许也是一种良性竞争,没准能从侧面加速中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制度的优化改革。(留学群 liuxueq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