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北省高中六校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面的2015湖北省高中六校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冶一中 广水一中 天门中学
仙桃中学 浠水一中  潜江中学
2015届高三元月调考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浠水一中        命题教师:付志华 蔡火坤 陈清 毕在峰
审题学校:潜江中学          审题教师:汪铮
考试时间:2015年 1 月 6 日上午9:00—11:0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场合/捧场      泊车/湖泊       屏障/屏退左右
   B.累赘/磊落      靡费/消弭       菁华/不矜不伐
   C.脾脏/睥睨      哺育/胸脯       瑕疵/遐迩闻名
   D.仿效/发酵      烙印/唠叨       癸丑/焚膏继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作揖      常春藤  险相环生       蓬头垢面
   B. 婆娑      挖墙脚      慨当以慷       亭亭玉立
   C. 凄惋      圆舞曲      寻死觅活       地崩山摧
   D. 通牒      白内瘴      意气用事       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深入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②15日,香港警方       完持续近80天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后,各种商铺便纷纷打出节日促销广告。
  ③高兴了       躺在洁白的雪堆里面,仰望浩瀚的苍穹,静观疏林水墨画,夕阳下的雪山,任风雪亲近你的脸颊,任白云飘荡蓝天,一种世外桃源       的清静感觉,痛痛快快享受那种畅游后的快感。
   A. 切实    处理    随意    超凡脱俗
   B. 扎实    处置    任意    超尘出世
   C. 扎实    处理    随意    超尘出世
   D. 切实    处置    任意    超凡脱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仅在国内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国际反腐败合作方面也频出新招、狠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初步形成合力。
   B. 易建联现身深圳,除了球员的身份,他的新标签是US17篮球文化体验店的老板,昨天,在南山区保利文化广场正式开业。
   C. 2008年开始,澳门开始给澳门居民发红包,永久居民一次发5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也发3000澳门元,澳门特首崔世安说,明年每个红包将超过万元发放给居民。
   D.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作品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沈从文的《边城》,更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鲁迅《祝福》和《阿Q正传》,等等。
   C.《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位让人感叹唏嘘的女子。四岁时的元宵节被人拐卖,稍长后被薛蟠抢去做小妾,宝钗给她取名香菱。虽在薛蟠娶妻后饱受欺凌,但最终被扶为正室,生子得福,得以善终。
   D.《九三年》是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作为故事开头的《炮兽》中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在这个狭小而摇晃的舞台上,人们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共9分,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两汉“《书》教”首在治政
翟文铖
   《尚书》保存了中华民族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历来被视为帝王将相的政治教科书,因此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同是一部《尚书》,不同历史时期接受的重点和阐释的方式相距甚远,因此钱宗武等著名学者近年来倡导断代《尚书》学研究,但目前就成果而言,除清代外,其他朝代的断代《尚书》学仍是学界公认的薄弱环节。两汉《尚书》学在整个“《书》教”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不仅处于《尚书》学传统的前源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哲学、社会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汉文化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马士远毕十年之功,撰写一部近百万言的学术专著——《两汉〈尚书〉学研究》。
      作为“五经”之一的《尚书》,经典化的过程就是其思想文化播撒社会的过程,也是“《书》教”传统逐步确立的过程。“《书》教”传统涉及社会文化的诸多层面,如何界定把握显然不是个简单问题。该书作者认为,“《书》教”主要蕴含着知识、观念和文献三大体系,三者的交互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具体地说,文献指由《尚书》衍生出的各类诠释文本;知识指《尚书》及《尚书》学诸多文献中的名物制度;观念指其中蕴含的各类重要文化观念,如《洪范》“五行”观念对于汉代人宇宙观和认识论之建构的影响,《禹贡》九州观念对汉代郡国行政区域之划分的影响,《吕刑》观念对汉代律例制定的影响,等等。这三个系统的划分不仅明确了“《书》教”包含的具体内容,而且从宏观角度厘清了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可谓高屋建瓴。
      《尚书》及“《书》教”文献广博,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法律、地理、历法、军事、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马著认为,《尚书》提出了“天之断命”“续命于天”“剿绝其命”“恭行天之罚”“改殷之命”的说法,已经体现出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这表明商人、周人已经开始认定国家得失系天命所赐,初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天命观。汉代“《书》教”承袭了这一观念,一些学者依此思维方式对朝代更迭的规律性等作出进一步阐释,把它推衍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依据,因此当时无论对于帝国的巩固,还是对于意识观念的整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尚书•洪范》已经提及五行观念,汉代《尚书》学者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观念的文化生成功能,对此加以衍生和诠释,当时流行的“五德终始”说、“三统”说 (即“三正”说)无不深受“洪范五行”说的浸染,而这些理念对于当时凝聚意志、规范人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尚处两汉,时代久远,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工作,与现实全无牵涉。这自然是一种误解,如果学术无补于现实,则本身就会丧失价值依托。《两汉〈尚书〉学研究》的研究对象虽然远在两汉,但学术观点却呼应着当代文化建设的宏伟策略。鉴古知今,洞悉汉代《尚书》学精义及其发展理路,传承它所体现的本固邦宁、协和万邦的和谐精神,领悟它灵活沉实的治政智慧,自然可以为当代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使命落到实处,真正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8日)
6. 下列对《尚书》和“《书》教”的表述,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尚书》历来被统治者当作治国安邦的政治教材,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因而也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B. “《书》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和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当代学者倡导推行断代《尚书》学研究,只是目前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
C.《尚书》是“五经”之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在向社会传播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尚书》的文化地位日益凸现。
D. “《书》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尚书》的尊为经典相生相伴的,目前学术界仍难以选择合适的角度正确界定把握“《书》教”传统。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汉《尚书》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哲学、社会沿革,而且客观促进了汉文化特色的形成,因此在整个“《书》教”研究中意义重大。
   B. 汉代一些学者依照《洪范》“五行”观念,建构汉代人的宇宙观和认识论,阐释朝代更迭的规律性,推衍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C.《尚书》蕴含的各类重要文化观念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已经产生了具体而明显的影响,比如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律例等。
D. 当代学者和决策者可以借助《两汉〈尚书〉学研究》这一平台,掌握汉代《尚书》学精髓,领悟其灵活沉实的政治智慧,促进当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建设。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士远认为,知识、观念和文献共同构成了“《书》教”的三大体系,三者的交互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B. 《两汉〈尚书〉学研究》高屋建瓴,卓有成效,不仅从学术上明确了“《书》教”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在现实中观照了当今的文化建设策略。
C. “五德终始“说、”三统”说都是汉从《洪范》五行观念演变得来的,为古代凝聚意志、规范人心、整合意识、巩固帝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与其它《尚书》学研究成果相比,《两汉〈尚书〉学研究》更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②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本文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①渐:渐进发展     ② 经事:常规之事。  ③论次:论述编次。
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君不君则犯           犯:犯罪
   B.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 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   咸:全部
   D. 犹不能宣尽其意     宣:颂扬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仪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
   ①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   ④《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⑥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
   B. 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C.《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
   D. 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2小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2)诗题为“夜坐有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5. 补写出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小题,按所答的前5个记分)。(5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庄子《逍遥游》)
(2)             ,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3)子曰:“岁寒,             。”(《论语十则》)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7)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8)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她那么看过我
                                   老 舍
    ①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么说吧,过去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②对了,我记得她的眼。她死了许多年了,她的眼还活着,在我的心里。这对眼睛替我看守着爱情。当我忙得忘了许多事,甚至于忘了她,这两只眼会忽然在一朵云中,或一汪水里,或一瓣花上,或一线光中,轻轻的一闪,像归燕的翅儿,只须一闪,我便感到无限的春光。我立刻就回到那梦境中,哪一件小事都凄凉,甜美,如同独自在春月下踏着落花。
③这双眼所引起的一点爱火,只是极纯的一个小火苗,像心中的一点晚霞:晚霞的结晶。它可以烧明了流水远山,照明了春花秋叶,给海浪一些金光,可是它恰好的也能在我心中,照明了我的泪珠。
  ④它们只有两个神情:一个是凝视,极短极快,可是千真万确的是凝视。只微微的一看,就看到我的灵魂,把一切都无声地告诉了给我。凝视,一点也不错,我知道她只须极短极快地一看,看的动作过去了,极快地过去了,可是,她心里看着我呢,不定看多么久呢;我到底得管这叫作凝视,不论它是多么快,多么短。一切的诗文都用不着,这一眼道尽了“爱”所会说的与所会作的。另一个是眼珠横着一移动,由微笑移动到微笑里去,在处女的尊严中笑出一点点被爱逗出的轻悠,由热情中笑出一点点无法抑止的高兴。
  ⑤我没和她说过一句话,没握过一次手,见面连点头都不点。可是我的一切,她知道;她的一切,我知道。我们用不着看彼此的服装,用不着打听彼此的身世,我们一眼看到一粒珍珠,藏在彼此的心里;这一点点便是我们的一切,那些七零八碎的东西都是配搭,都无须注意。看我一眼,她低着头轻快地走过去,把一点微笑留在她身后的空气中,像太阳落后还留下一些明霞。
  ⑥我们彼此躲避着,同时彼此愿马上搂抱在一处。我们轻轻地哀叹;忽然遇见了,那么凝视一下,登时欢喜起来,身上像减了分量,每一步都走得轻快有力,像要跳起来的样子。
  ⑦我们极愿意说一句话,可是我们很怕交谈,说什么呢?哪一个日常的俗字能道出我们的心事呢?让我们不开口,永不开口吧!我们的对视与微笑是永生的,是完全的,其余的一切都是破碎微弱,不值得一作的。
  ⑧我们分离有许多年了,她还是那么秀美,那么多情,在我的心里。她将永远不老,永远只向我一个人微笑。在我的梦中,我常常看见她,一个甜美的梦是最真实,是纯洁,最完美的。多少人生中的小困苦小折磨使我丧气,使我轻看生命。可是,那个微笑与眼神忽然的从哪儿飞来,我想起惟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差可比拟的一点心情与境界,我忘了困苦,我不再丧气,我恢复了青春;无疑的,我在她的洁白的梦中,必定还是个美少年呀。
⑨春在燕的翅上,把春光颤得更明了一些,同样,我的青春在她的眼里,永远使我的血温暖,像土中的一颗籽粒,永远想发出一个小小的绿芽。一粒小豆那么小的一点爱情,眼珠一移,嘴唇一动,日月都没有了作用,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是一对刚开开的春花。 
⑩不要再说什么,不要再说什么!我的烦恼也是香甜的呀,因为她那么看过我。
                                         (选自2008年第8期《当代青年 青春派》)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都选对得4分,只选一个对得2分,有选错的给0分)                                                         (  )
   A. 文中的“眼”有爱情的内涵,是记忆中包裹着痛苦、危险的甜美糖衣,“眼”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性。
B. 本文结构严谨,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眼的凝视和微笑的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那是会说话的眼睛。
   C. 本文语言含蓄委婉。比喻、拟人、排比的运用,富有节奏的长短句的使用是本文语言的亮色。
   D. 第⑨段画线句用比喻的手法,以具体写抽象,从而写出眼的作用。
E. 本文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因为过去有爱,所以淡忘今天的烦恼和痛苦”的积极人生态度。
17.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开头段的作用。(4分)

 


18. 请结合全文概括那双看过我的眼睛的特点。(4分)

 


19. “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4分,共3小题)
20. 阅读下面文字,请用三个简明、结构整齐的短语来概括国家公祭鼎的历史意义,每个短语不得超过6个字。(4分)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起到积极作用。

 

21. 对《牲畜林》中一段的翻译有以下两种版本。阅读后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并说明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连贯。(4分)
   ①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
   ②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选自《儿童文学选粹》)

 

22. 仔细品读下图,结合其含意,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写几句祝福的话,要求语言准确、得体、鲜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5个字。(4分)


 

 


23.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不要在意别人的脸色,生活就是要自娱自乐。偶尔接受别人眼光,也是要借力自在飞翔。
                                                  (摘自乌拉多恩的歌词《鸟人》)
    ②有些人之所以缺乏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大多是因为无法为周围的人着想或实现他们的需求(要求),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周围的人正对自己提出何种要求或暗示。简单来说,他们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因此总是遭到疏远或排挤。          
                                         (摘自《每天用一点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定文题,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六校联考语文答案及评分说明
1-11小题每题3分
1. 答案:B(A chǎng/ chǎng   bó/pō  ping/bǐng  B léi/lěi  mí/mǐ  jīng/jīn  C pí/pì  bǔ/fú  xiá/ xiá  D xiào /jiào  lào/láo  guǐ/ guǐ)
2. 答案:B(A项险相环生——险象环生;C项凄惋——凄婉;D项白内瘴——白内障)
3. 答案:B(“扎实”侧重于过程的踏实、牢固。“处置”包含惩罚性的处理。“任意”是不经心的意思,更符合语境。“超尘出世”,指超脱尘世,到了另外的境界。“超凡脱俗”指超脱凡俗,成为一个清高的人。)
4. 答案:A(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南山”前加“该店”。C项句式杂糅,“每个红包超过万元”和“将超过万元红包发放给居民”是两个句子。D项搭配不当,“值班”不能修饰“工作”,也不合事理,“值班”本身就是工作。)
5. C(香菱因难产而死。)
6. C(A.因果倒置,“保存中华民族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因; B.改变范围,原文说“除清代外”;D.曲解原意,原文是说“‘《书》教’传统的逐步确立”,而不是“发扬光大”。)
7. B(原文第三段“汉代一些学者承袭了商周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
8. B(A.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书》教’主要蕴含着知识、观念和文献的三大体系”;C.窜改原文,原文是说“当时”,而不是“古代”; D.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把《两汉〈汉书〉学研究》与其他《尚书》学研究成果比较。)
9.A
10.C(①句是说《春秋》的作用  ④句是说《春秋》文字篇幅,要旨多。⑥句是说孔子写春秋的原因。)
11.C(《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错。原文“非独讥刺而已也”。)
12(9分)
(1)(3分)答案: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首恶之名。(而,如果1分  蒙,蒙受1分,大意1分)
(2)(3分)答案:礼于没有发生之前禁绝坏事,法规于坏事发生之后施行(未然,没有发生1分  状语后置1分 ,大意1分  )
(3)(3分)答案: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不能使理想主张实现。(意,心中1分,通,使……实现1分,大意1分。)
13. (3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译文:“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人活一百天叫一算,十二年叫一纪)。不但年寿被减,而且罚他贫困损耗,患难的事情纷至沓来。
14.(1)(4分)①颔联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政权早已不存在。“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和他的同志者远居岩薮,埋名隐姓。“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之泪已枯,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
  ②颔联寓情于景。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③颔联化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
  ④颔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虚实相生。“洞龙睡熟云归岫”写得虚而远,“枝鹊啼干月满林”写得实而近,突出了夜景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
(2)(4分)首联借夜坐高楼所见清冷幽静的夜空景象,抒发了隐居出世者的孤寂凄凉感受。颔联借高楼周围夜景,抒发了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感受。颈联,写书不能读、剑不能舞,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
15.(5分)
(1)腹犹果然         (2)千载琵琶作胡语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雕栏玉砌应犹在 
(5)千树万树梨花开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吞声踯躅不敢言   (8)梦啼妆泪红阑干
16.(4分)A、C  (A.没有象征性,文章第一段是文旨所在,然后作者用爱情故事来表述“昨天的记忆对我渺茫的明天的撑持”,眼睛意味着爱,是实指。 C.含蓄委婉错。)
17.(4分)
① 本文开头段在全文中起统领作用。(1分)
 ② 首段强调过去的朝阳和甜美能帮助将来做新梦,昨天可以支撑明天,交代本文主旨。(1分) 第 ②-⑧段通过那双看过我的眼来写自己过去的一段甜美爱情。(1分) 第⑨-⑩段写这段爱情对困苦、折磨中的我所起的撑持。(1分 ) 这两层紧扣开头段。
18.(4分)答案  ①她死了许多年了,她的眼还活着。(1分) ②眼里只有微笑、凝视的神情。(1分)③只要一眼就能看到我心里藏着的爱情。(1分) ④她的眼让我的烦恼香甜。(1分)
19.(8分)答案  ①联系文本: 这句话强调人活着记忆中必须有朝阳晓露,即使是痛苦、危险也裹了糖衣,苦中也有甜,否则,明天没有盼头。(1分) 强调过去朝阳和甜美能帮助将来做新梦。(1分)  老舍先生的这句话体现了用过去的爱和美来淡化今天痛苦的积极人生观。(2分)
②联系自己:我们的青春是美好的,是人生的朝阳。青春也是短暂的,倏忽即逝。(1分)也许 我们明天会经历失败、病痛、残年衰老等痛苦,但我们不能悲观失望。(1分 ) 因为我们曾经有过青春的辉煌,有过事业的辉煌,有过爱情的甜美……这一切都会成为撑持我们正确面对明天的苦难、走好明天的力量。(2分)(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0.(4分)体现国家意志,符合传统礼制,凝固社会记忆。(三个要点一个1分,语言简明、结构整齐1分)
21.(4分)更喜欢第①段,因为“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这句话让人自然想到“牲畜林”也是一个拒绝任何罪恶、承载着善良与正义、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能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而泄漏了天机,暗示了小说的主题。第②段文字则没有这种效果。(如答喜欢第②段,能说出恰当的理由也行。比如从高中生、少年儿童年龄的不同理解文本的能力不同的角度来谈亦可)
22.(4分)秋风徐徐,重阳九九,送来粟糕,献上菊酒,祝您快乐、健康、长寿!或九九秋风替我捎去菊酒和祝福,祝您节日快乐,永远健康长寿!
23.作文(60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数学考点  高考英语考点  高考理综考点  高考文综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高三语文怎么学

​高三语文备考计划应该怎么安排

​高三语文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