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今年4月,由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闪耀——杰出国际学生奖”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留学群 liuxuequn.com)意大利语与管理学专业的23岁中国留学生徐曦脱颖而出,获得最高奖“全英年度杰出国际学生”奖及2000英镑奖金。
这项比赛吸引了118个不同国家的1220名留英学生参加。在决赛中,选手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在中国的亲友写一封“家书”,分享自己在英国的留学生活体验以及取得的成功。
徐曦给父母的家书获得了主办方“最优秀并最具启发性”的赞赏。在家书中,他回顾了自己担任UCL学生会志愿者负责人以来参与的一系列志愿者项目,包括帮助伦敦奥组委甄选赛事志愿者、暑期在英国红十字会实习,向社会宣传推广医疗慈善机构等。这些工作激发了他对非营利组织以及志愿工作的热忱,也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从此“变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在“留学热潮”方兴未艾的今天,这封家书引发的中西教育理念、文化观念的差异,耐人深思。
徐曦获奖后说,“对我来说,出国最大的收获就是一种在地球另一端的经历和成长。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思想的碰撞……每当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坐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总会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热衷公益 担任伦敦奥运会志愿者面试官
在去伦敦之前,徐曦便开始参加多个志愿工作,2008年,他参与了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志愿工作并担任国家奥委会助理,2009年他还与朋友一同前往北川与灾区的孩子共住了一个月。
广州《南方日报》报道,留学UCL之后,徐曦开始担任学校志愿者协会主席,和协会成员一起组织了为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巴西孤儿募捐筹款等活动。
在校外,他曾赴英国红十字会实习,还是2012伦敦奥组委协助全球媒体注册的前期志愿者之一;今年2月起,他还担任了伦敦奥运会赛会志愿者面试官。
徐曦还自发创立了“十镑挑战”项目——号召大家用10英镑为身边的人做一点小事。“哪怕是为社区植一棵树,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会让别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他的信条是:“做志愿者、从事慈善公益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志愿是不分国界的,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真诚的,不论在哪里都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
成绩不是唯一 英高校看重学生课外经历
环境科学是另一获奖者彭天的主攻方向,2010年年底,在香港大学志行会等公益机构帮助下,她策划开展了一项名为“非洲易厕”的特别项目,为西非国家加纳农村建厕所,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减轻疾病危害,宣传公共卫生知识。两支名为“非比寻常”志愿者队伍将分别于今年5月底及7月初启程前往加纳。
彭天说:“在英国,考试成绩在人们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没有占那么高的权重。我感觉大家对于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会更加嘉许。”彭天带领了一个由6名成员以及20名志愿者组成的跨国合作团队,在非洲建厕所的想法,就是通过一次次网上例会、交接协调,在半年内演变为现实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各国学生在英国的课余生活——参加志愿者的经历,投身社区项目,或者个人发展体验等,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主办方英国文化协会表示,在申请大学或奖学金时,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
英国:培养学习能力 中国:传授考试技能
从事留学工作十余年的资深顾问张丽娟指出,中英两国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不同:英国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中国则偏重于向学生传授考试技能;另外,大多数英国学校无统一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中国课堂上的教材却往往千篇一律。此外,多数英国学校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大学本科期间和大学毕业后各有一年实习时间,因此适应社会能力很强,而中国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熟悉自己的社会角色。
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个‘杰出’的学生,如果按照中国最主流的观念来理解,那一定至少是成绩好的,在此基础上,再看课外活动、社会经历什么的。”彭天的感受是,做志愿者服务会占用不少时间,但并不代表它们会影响学业,相反,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时间管理经验与技巧,将有助于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彭天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学的是经济学专业。比较中英课程设置方面,她认为,比起中国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考试和分数”而言,英国教育考核方式更多元化一些,“上课、小组讨论、论文或演讲报告其实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
对于在UCL选修了意大利语与管理学双专业的徐曦来说,每周两个专业才12个小时的课程,而在课堂之外花费的心力远比课时更多,比如一门一周只有4小时的课,课外自学时间可能多达16小时,在完成课外小组作业过程中,同学之间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思想碰撞。
彭天说,“在英国,学校很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会为学生提供很多丰富业余生活机会,譬如加盟志愿者部和企业家中心等学生服务机构。”
勤工俭学精打细算 杰出=永远挑战自己
彭天和徐曦也遇到了所有在外留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从安排一日三餐、找房子等生活小事,到寻求兼职勤工俭学、筹划假期实习等,全都得精打细算。彭天的成就感来自于,可以两个小时内打包“全副身家”搬到下一个国家,可以一周内安顿好在一个新国度的衣食住行,可以跟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谈笑风生、打成一片。
“有时一天打工要18小时,回来都累得动不了了;有时一天在图书馆里待12个小时;自己在外吃了苦不能告诉父母让他们担心……”到伦敦一个月后,头一天刚打完12个小时工的徐曦送走了一位朋友,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忽然之间,心有所动,语言不通、自理生活,所有出国后遇到的困难一一浮现在眼前,他忍不住在马路边大哭起来。 “对于杰出的定义,我觉得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白岩松说过一句话,人最好的一辈子好比跳高,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最后的成功,所以你就会永远去挑战自己。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彭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