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21《古文二则》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1、“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结构分析: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为后人所敬仰。
2、《私心》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写法分析: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第五伦的“私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22《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1、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缥碧:青白色。 急湍:急流的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好像,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2、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3、体味感受: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恬静的心境.展现了旷达的情怀。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3《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序是古文的一种文体,送别时賹之言明序。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叫赠序。
1、“以”字句:
以衾拥覆(介词,“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2、重点词句
(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
(2)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致:得到。假:借。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游:交往。趋:跑。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到。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被:披。腰:腰戴。
3、我求学时的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1)致书之难。
因为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解决的办法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艰守信用。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依然不敢懈怠。所以,因为我讲信用,所以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
(2)从师之劳。
所居之处地名人硕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难以得到解答。解决的办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师,且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颜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还要等到他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苦。
奔走的路途遥远,季节又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还有大风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热水温棉袄覆盖才能暖过来。
(4)生活之艰。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我国古代刻苦求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24《与妻书》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1、解释词语:
(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2、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此外,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