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不等于几篇科研论文的集合,得有系统性。并且有些边角料数据不能写进科研论文的,倒能写进博士论文,比如初步尝试、为了采集数据而编的程序等。做好博士论文和发表科研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但不完全是这样。如果发的论文不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这就不组成不了好的博士论文。好的博士论文必须是系统的。
那么,在美国的研究生勤奋不勤奋?中国教育强调勤奋,记者报道科研工作者,老是说他每周工作近百小时,几十年如一日。这是一种宣传的思维定势。并且,中国人老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美国人。比如有些国内的老师常说美国的研究生干活很勤奋,灯火不熄,暑假里也不休息。但实际上美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大楼中央空调24小时开着,很多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晚上人走了都不关灯。一直等遇到了能源紧张和经济危机才有所收敛。
暑假里虽然有人干活,但实验室有中央空调,并且暑假里研究生干活可以拿几千美元工资。勤奋程度和大学和课题组的要求有关,有些导师要求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周末只能休息半天。即便你不愿这么做,你已经上了“贼船”,难道还打道回府不成?更何况组里其他人都很用功,别人一篇篇地出文章,无形中给你很大压力。
更令人害怕的是,如果你违抗导师的命令,毕业时就会因为得不到好的推荐信而找不到好工作。勤奋程度和学生自身也有关,我见过的韩国留学生都是极为勤奋的,但要说美国人干活特别勤奋,我不认为那是普遍现象。且不说公司里的美国人朝九晚五,就是在大学里,美国人干活也懒懒散散。大多留学生做“正常人”,每天十点钟在路上走着、带着饭盒去实验室的研究生不少。美国老板更强调效率和结果。我的博导总是说“不要让别人看到你的汗水”,他说无论实验多么难,花了多大精力,都不要显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似地强调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如果你表现出轻松地完成课题,别人更会觉得你聪明呢。
留学美国读研究生虽然科研的结果都是发表论文,但美国科研和中国科研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国并不以论文发表为最终毕业目的,而是鼓励学生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的实验,从这个过程中,训练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