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皮类中药
1、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6种皮类中药材(牡丹皮、厚朴、黄柏、肉桂、五加皮、香加皮)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的商品类型、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和代表性成分。
第八章 叶类中药
1、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2种叶类中药材(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显微常数测定;多来源品种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九章 花类中药
1、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6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银花、红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植物形态、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花粉粒的形态及鉴别意义;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掌握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10种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五味子、木瓜、苦杏仁、桃仁、枳壳、小茴香、马钱子、栀子、砂仁、豆蔻)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种皮的显微特征及鉴别意义;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1、掌握全草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6种全草类中药材[麻黄、细辛、金钱草(广金钱)、广藿香、穿心莲、石斛]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1、掌握藻、菌、地衣类中药材的定义、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4种藻、菌、地衣类中药材(海藻、冬虫夏草、茯苓、猪苓)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冬虫夏草及混伪品的系统鉴别;茯苓与猪苓的比较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1、掌握树脂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2、掌握3种树脂类中药材(乳香、没药、血竭)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加工方法、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1、掌握其他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2、掌握3种其他类中药材(冰片、青黛、五倍子)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药材的来源、产地加工、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概述
1、 掌握动物类中药材的分类及共性鉴别特征。
重点内容:药用动物各分类群(门、纲、目、主要科)名称及代表药材与原动物。
第十六章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1、掌握10种动物类中药材(地龙、蟾酥、斑蝥、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牛黄、鹿茸、羚羊角)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2、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药材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商品类型;常用经验鉴别术语。
第十七章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1、掌握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性质及分类方法;
2、掌握5种矿物类中药材(朱砂、雄黄、信石、炉甘石、滑石)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矿物的性质;上述常用矿物药的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成分。
考研大纲汇总 | 考研英语大纲 | 考研政治大纲 | 考研数学大纲 | 考研专业课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