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只有23岁的苏荣坤,已有两段留学经历。他12岁时留学于南非约翰内斯堡;14岁时回国,在国内读完高中和大学;22岁时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攻读电影制作专业——
南非“授粉期”
成长的开始
“当时,我读小学六年级。那时候,我的英语不大好。父母为了让我增长见识和开阔眼界,就把我送到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我姨妈在那里。”苏荣坤讲到自己去南非留学的原因。
苏荣坤在南非生活两年,其中有一年时间住校。回想到那段集体生活的时光,他认为非常的美好。“小孩子有时会欺生。所幸,我认识了一些比我年纪大的同学。在宿舍里,他们对我很照顾。”
2000年初到南非时,苏荣坤同样经历了一个适应当地文化的过程。譬如,睡觉前身边的犹太男孩会在床头祷告,学校每天早上都要集会朗诵圣经等。“这些文化习俗,并没有让我觉得不适或者尴尬。我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生活哲学。”苏荣坤如是说。
南非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地方,历史上,先后被荷兰和英国殖民统治。在苏荣坤眼中,南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深深地吸引着他。
如今的他,将那段成长,称为“植物学上的授粉期”。因为,他开始用心观察他人和社会,试着如成人般思考,并不断地自省。
美国“进化期”
更好地发展
在国内读本科期间,苏荣坤做过图书策划人、演唱会策划人、杂志编辑等兼职。他参与创作的影像作品在一些大学生比赛中得到了肯定。他撰写的文字作品、乐评、影评一类,也曾被报纸杂志刊登。
“因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很多,经过取舍,还是决定趁年轻先出国多学点东西。”2010年,苏荣坤选择赴美留学。
从高中开始,苏荣坤就尝试接触更多的西方文化,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因此,在赴美留学之前,他始终认为有了这些积累,自己到美国后的生活不会有太多困扰。然而,现实完全否定了他的预期。“基本上所有的美国年轻人都有一个美式大片梦,就如许多中国人拥有一个仗剑江湖、劫富济贫的武侠梦一样。在电影课程中,同班的美国学生大多创作一些依靠特效,题材为星球大战、太空探索、青春校园的作品。在我看来,这是千篇一律,且缺乏想象力。他们对欧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几乎毫无涉猎。”
此后,苏荣坤开始学着用一个外来者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说:“艺术作品是没有国界的,但艺术家是有国籍的。我会更沉默些,秉着一个多去吸收和了解的心态,去观察和思考。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根基,像是被隔离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荣坤慢慢融入到美国文化的氛围中。对于美国精神、美国教育、美国国民性等问题,他有着自己的思考。“美国人生来就清楚如何做一名宽容的公民,如何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事物。即便他们有时想法幼稚,会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多管闲事,但这未尝不能看做是百年积攒下的敢于发声的自信。”
学业之外,苏荣坤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他认为当下自己的状态,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形容非常贴切。他笑着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事,不错过机会,不浪费才华。总之,要进化成为更好的人。”(留学群 liuxueq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