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本美国华裔母亲蔡美儿的育女回忆录《虎妈战歌》大大激怒了、或者不如说暗中刺痛了美国人,一向高傲的美国主流媒体们忍不住大发议论,而民间更是大波轩然。《华尔街日报》甚至因《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一文而创造了该报新的读者关注记录。同时,中国的媒体和知识、教育界人士也对“虎妈”事件及其衍生的更广泛和深刻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CCTV INTERNATIONAL邀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新东方前途出国总经理周成刚老师走进《DIALOGUE》节目,就虎妈事件和中美教育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虎妈”事件,表面看是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涉及到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体制的问题,再进一步则反映了中西方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一种大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被不少人认为在影响着中西方,具体地说就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不仅是国家硬实力,更是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美国人表面很生气,实际是神经被刺痛,华裔“虎妈”成美国舆论焦点。
蔡美儿的“强迫式教育”被认为是传统中国式“棍棒教育法”的当代美国版。蔡美儿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式家庭教育过分软弱,自称制定了十大戒律来严格限制两个女儿的人身自由,并采用咒骂、威胁、利诱等高压手段,要孩子沿着她自己为她们选择的道路努力。她的这些行为通常被美国人认为是反人性的,甚至是违法的,却最终导致了蔡美儿自认为的“成功”——也就是经她“培养”的两个女儿都在学业等方面非常出色。
要命的是,这种“成功”可能不仅是蔡美儿自认为的,而且有不少美国父母私下里起码是部分认同这种“成功”的。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了。如果再联想到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迥然不同的表现正是两国间不同教育观念和体制优劣的体现,那就更令美国人焦虑了: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可以是暂时的,而教育理念和体制则是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程度的先进性,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向都有优越感的美国人就可能被真正地刺痛了。
由于奥巴马又恰逢其时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十万留学生”的演讲,号召美国青少年走出国门,多向亚洲和中国的学生学习,周成刚老师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虎妈”在美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的原因。而在中国民间,“虎妈”的风头显然就没有这么“劲”了。
“如果你不好好练习,我就从这阳台上跳下去!”——朗朗父亲的“宣言”说明:“棍棒”可以是变形金刚!
“虎妈”的“强迫教育法”作为传统中国式“棍棒教育法”的一个当代版本,是传统中国教育观念的一个极端化的表现形式, 目前已不再为大多数中国家长所采用。 周成刚老师认为,在这个意义上说,虎妈已不再是当代中国母亲(家长)的典型。中国民间对“虎妈”的关注度不高,正反映了这个事实。然而,不少中国媒体、知识和教育界的相关人士却希望唤起民间更多的关注!
“惩罚式教育”的逐渐被淘汰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被抛弃:事实上, “实物棍棒”一定程度上是随着“独生子女”在中国的出现而式微的,但是变形的“棍棒”立刻就出现了,最著名而极端的例子就是“狼(朗)爸”对年幼的朗朗“以死相逼”的故事。
周成刚老师指出,很多中国的独生子女不得不去承受更大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不得不忍受某种煎熬,做一些对他们来说过于辛苦的工作,比如完成非常繁重的家庭作业。他们所做的这些,并非完全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而是他们的父母所期盼的。因为,他们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唯一所能指望的。”
由“望子成龙”而“逼子成龙”, 这样的中国父母们与“虎妈”相比,只有方式方法上的不同,没有教育观念上的本质区别,他们实践的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当代中国版。
这一点也正是相关有识之士希望中国的父母们能够看到并且积极进行反思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传统中国教育观念对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也是这种观念的本质体现,更是令其遭到诟病的同时又受到赞赏的焦点所在。
人们可以从这个“诺言”读出如下的潜台词:
首先,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是可以简单界定的:获得尽可能高的社会地位、名誉,以及尽可能多的金钱和物质回报,也就是要做“人上人”。
其次,这种“成功”是可以通过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行为方式”来加以复制的,而这种“行为方式”的本质也就是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所谓的“吃得苦中苦!”
第三,行为的主体是孩子,而思维的主体却是接受了“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家长,他们是主宰,不管愿不愿意,孩子们只须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意旨和安排。
周成刚老师质疑,如果所有家长都想做“虎妈狼爸”,那么最终谁的孩子应该成为No.1?“虎妈狼爸”可以有很多,朗朗(人上人)却只会有一个!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父母家长们都是“虎妈狼爸”型,大多数孩子被牺牲的童年幸福只会被打了水漂!对“虎妈狼爸”们过分强烈的望子成龙心态,周老师说,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而又各具其才,各有所能,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国家教育体制)应该能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让每个孩子的长处和自我价值追求尽量得以发挥和实现。价值多元化、人才标准多元化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明智的选择。所以,为追求某个提前界定的单一价值取向而强逼孩子们牺牲当下的快乐是不足取的。
因此,周老师更加认可倡导“快乐童年”的西方式教育观念和体制。他说,“我和妻子受过中式传统教育,也接受过西方式教育,我是后者的拥趸。我们对独生子女的儿子也并不那么望子成龙,更不是‘虎妈狼爸’,但是他在学业上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我的儿子已经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我为他自豪,为他喝彩,为他祝福!”
“虎妈狼爸”们所信奉的其实是一种“牺牲当下幸福去换取所谓未来成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如今,这种功利性价值观显然因其狭隘和残酷而越发不合时宜。
周成刚老师认为,高分名校一考定终生,中国现行的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既脱胎于上述有失偏颇的价值观,又是它得以生长的土壤。而“孩子应该受父母主宰”的观念显然与中国儒家传统中的三纲五常之类的价值观有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主或一统、自由或秩序以及个人或集体”等基本价值取向上总是偏向后者的事实。
而这种偏向,客观上容易形成纪律对自由的吞噬,守旧对创新的胜出,盲目服从对独立思考的泯灭,循规蹈矩对探索发现的压制,一言以蔽之,可能导致“未来”向“过去”的屈从!
“中国学生尽管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秀,但他们在发明创造和探索发现方面是明显不如美国学生的。”周老师对此相当遗憾。
传统中国儒家思想正相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核心价值观更崇尚多元民主、个性自由。这种倾向反映到教育上,与传统中国式的理念和体制就正好形成了有着某种互补性的两个极端。
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纪律和规矩,崇尚权威,更重视对现有体系内的知识的量的占有和储存,并认为值得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体现在教育体制上,“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应试教育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与此一脉相承,“虎妈”蔡美儿说:“任何事情都没有乐趣,直到你擅长这件事。要擅长就必须努力!”
与西方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美国教育观念则强调批判思维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发明和探索发现的能力,学以致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以鼓励“多看、多想、多问、多干,并敢于质疑现存知识体系权威性”为特征的素质教育体制在美国长盛不衰也同样是顺理成章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式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正是帮助孩子发现乐趣并培养他们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美国人在创新发现领域对世界做出的无出其右的巨大贡献正是这种教育体制先进性的最好注脚。
周成刚老师强调,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所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美国)教育正可以体现出美国拥有的高科技和更进步的文明程度。美国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培养他们更好的创造力和更强的动手能力。周老师说:“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已经意识到打着传统中国教育理念烙印的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并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美国式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选择去美国留学,就是为了接受更先进教育以便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全面提升自己综合竞争力;甚至很多中国父母也准备送自己年少的子女去美国接受教育。近几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和留学生低龄化趋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而且中国各界有识之士包括教育界人士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之间的差距,改革已经在酝酿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一枚硬币,具有两面性。中美两国的教育也不例外。
不难理解的是,任何以个人兴趣为基础的发明创造或探索发现也都离不开前人的知识积累,而要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现存知识体系,无论如何也要付出努力和一定的代价,尽管不用以整个童年的幸福做交换。
“孩子们从来都不愿意努力,这往往需要家长有钢铁般的意志”,“虎妈”蔡美儿的断言尽管太过绝对,但确实击中了美国教育体制的软肋。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人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负面特性,比如惰性,时常可能发作,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尤其是这样。如果不能克服,的确容易让他们轻易放弃不该放弃的努力,即使这种努力是有他们自己的兴趣做基础的。美国教育所崇尚的自由、个性等等价值观正好为这些负面人性提供了成长的空间。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吃苦耐劳、勤奋上进,强调责任感等等特点凸显出了自己的长处。这也正是上文所说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值得赞赏之处。中国经济近年来的不俗表现也被认为与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关。周成刚老师透露,不久前美国教育部常务副部长米勒一行访问新东方,原因之一是想了解为何中国留学生能如此勤奋刻苦地学习并在学业上取得出色表现,并对新东方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很感兴趣。
另外,走向极端的自由和个性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枪支与毒品问题。或许,这些都是为什么美国人会被蔡美儿刺痛、不少美国父母私下部分认同蔡美儿的原因。
“中美两种教育理念和体制可以互取所长,相互融合,这不仅是我们中国有识之士的希望,也是美国各界通过“虎妈”事件得出的比较一致的结论。”周老师说,“融合是大趋势,但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因为,教育理念和体制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真正融合必然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留学,是实现这种融合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全球视野中的经济一体化只有伴随着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包容,才是可以持续的。奥巴马以“十万留学生计划”号召美国年轻人向亚洲和中国学生们学习,用意之一也正在于此。
周成刚老师最后断言,无论是对个人前途而言还是社会发展进步而言,无论对中国而言还是对世界而言,留学都是最好的选择之一!现在是更多的中国学生去美国,以后中国也可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包括来自美国的学生。可以肯定的是,留学大潮已经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