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哈佛、普林斯顿的改革“倒退”了,但可以看到,他们在考虑自身选拔顶尖学生所遭遇的困境的同时,最终还是把机会留给了学生。
□郭英剑
4年半之前,也就是2006年9月12日,哈佛大学宣布从2008年秋季开始,取消实行了长达30年之久的提前录取招生政策,随后跟进的有普林斯顿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虽然取消了提前录取,但在2008年1月考生人数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无论是哈佛、普林斯顿还是弗吉尼亚当年的报考人数全都上扬,哈佛在上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8个百分点,普林斯顿和弗吉尼亚分别增加了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当时,各界评论哈佛、普林斯顿等高校走在了全美高校改革的前列,笔者也认为,实践证明了两校当初抉择之正确。
然而,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两校就相继宣布恢复提前录取,说是从明年9月入学的新生开始,这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是从今年年底开始,因为提前录取是要提前进行的。而弗吉尼亚大学则更早一些,在去年就恢复了这一先前被废止的制度,无疑这就宣布了当初改革的彻底失败。那么,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在?提前录取制度缘何如此强大?
何谓提前录取
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提前录取?为什么要出台提前录取的政策和制度?当初提出废止它的原因又何在?
提前录取,顾名思义,就是大学提前录取学生,使这些高中生早于通常录取考生的时间就知道自己被大学录取了。提前录取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高校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优秀的学生,一般来说,越是优秀的学生,被提前录取的几率越高,同时也提前保证了高校新生的入学率;第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早早获知自己被心仪的大学提前录取,自然是一件令自己和家庭都会感到很美好的事情,而且在后来的学习中,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了。
所谓提前录取(early admission),总体上是对政策或制度的统称。在美国,高中生是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的。通常需要在每年的11月将申请表提交给大学,一般来说,学生会在第二年的3月底前获知是否被录取。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在当年的12月就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了。这就是大学实施的提前录取政策在起作用。
提前录取政策在实施的时候,实际上分为两种办法,一种是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一种是提前行动(early action)。虽然两者都是学生获准被高校录取,但却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前者有附加条件,而后者没有附加条件。具体来说,“提前决定”至少有两个附加条件:第一,在高中生按常规申请的几所大学中,只能申请一所大学的“提前决定”;第二,一旦高中生被该大学录取,就必须撤回对其他大学的申请,而且要到该大学就读,否则所受到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所有的大学都不会再录取他/她。而“提前行动”与“提前决定”的申请过程大体一样,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使你被申请的大学提前录取了,你也可以不去该大学就读。